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学校,顾名思义,是与普通学校相对而言,就是一个地方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调配到某些学校;重点班,是指某一学校内部将优秀师资、教学资源集中到某些特定的班级.……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者认为,不应该将"取消重点班和重点学校"写进《义务教育法》,因为这一法规否认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况且,国家的发展也需要高尖人才,而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是培养高尖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此观点,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4.
教育部叫停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是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职能归位的重要表现,然而现实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变相重点学校。为此,本文通过对变相重点学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了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变相举办重点学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教育制度比中国好,还有想象中的、连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素质教育”,于是美国年年有诺贝尔奖得主。因此,像“重点学校”“重点班”这种在中国早就被打倒永不翻身的东西,在美国肯定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教育制度比中国好,还有想象中的连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素质教育”,难怪美国年年有诺贝尔奖得主.因此,像“重点学校”“重点班”这种在中国的东西,在美国肯定是没有的.错了,美国的公立学校不仅有“重点学校”,而且几乎所有中学都有“重点班”.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教育部明令取消,但目前的义务教育实行的仍是一种“没有重点学校的重点学校制度”。因此,要回归义务教育的本义,必须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刚性的制度,按照弱势补偿原则,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行政策倾斜,为所有学校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以促进校际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义务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关于“普九”阶段办重点班的思考黄山市屯溪五中陈应澍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乃是本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然而,面对“升学率”这个严酷的现实要来,各学校包括“普九”阶段的切中却又纷纷办起了“重点班”,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忧思、学校管理者的异议,家长刘此也有... 相似文献
9.
10.
一、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入学人数的缩减,绝大多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了巩固学校规模,充分利用中学资源,稳定教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助"学校办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助”学校目前的性质、地位和前途都未有定论。其症结在于改制的不彻底,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助”学校,恢复为公办学校,或者明晰产权后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私立或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农村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学校规模过小,教学设备简陋,师资短缺,国家规定课程难于正常开设,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建设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研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布局、建设、投入和管理,是当前教育理论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一所学校的教育公平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校开发了自治区级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从教育者的视角,通过分析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现状,探寻学校内部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不和谐因素,寻求 相似文献
18.
共青团工作在初中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从学生团员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模范榜样工作、道德建设工作四个方面对团队工作的建设作了实践性的阐释,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团队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常常被人们喻为朝阳学科。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的学习领域。 相似文献
20.
滕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72-74
在基础教育阶段,骨干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的终身制,却已经对其作用的发挥构成了消极的影响。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骨干教师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优胜劣汰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助于促进骨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实现骨干教师队伍的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