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彩丽 《考试周刊》2013,(79):90-91
初中英语课堂和谐文化的建构对活化教学过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体现了生本主义和人文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激活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和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内化生成作用。基于和谐文化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环境建构,能有效丰富学生英语学习思维和感知,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是政治教师的追求。和谐的政治课堂,首先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课堂,政治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学生的创造人格得到培养。在和谐中激发创造活力,在创造中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通过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阐述,分析由于传统文化对创造活力的制约,造成我国创造活力未被充分激发,提出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同时,也为高校各级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各级工会必须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发挥基层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关键是搞清什么是和谐校园以及如何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千方百计激发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让政治课充满生机,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教师终身学习,苦练内功,积淀学养;对学生实施人本关爱,在情感交融中实现互动;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景创设,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教育教学活力,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知识创新、唤起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支柱;  相似文献   

7.
高峰 《中国职工教育》2007,(11):18-18,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企业的建设方兴未艾,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铁路旅客列车,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组成部分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应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8.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未明确提出"和谐"的字样,但是和谐思想却渗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各个层面,社会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马克思对于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期,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着眼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内涵的分析,提出这一理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中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是值得深思的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具体对策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合力的内核要素的协调状态,合力是活力的内在总体动力,活力则是和谐的必然结果,是合力映现于外的生长力、创造力、生命力。和谐、合力、活力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在不断整合中波浪式发展。遵循和谐、合力、活力的辩证法,自觉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自觉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自觉构建充满生机和创造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董俭堂 《宁夏教育》2005,(12):16-17
一、发展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是连胜发展的根本所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又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目标,包括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互相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提出,要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民心民意,符合国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最终是促进人的身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握世界潮流,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劳动者在我国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靠的是战天斗地的劳动激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经济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靠的是开拓进取的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这一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反映了富强、民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礼仪规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职业教育专门从事礼仪教学的老师深感责任之重大,为此,我谈谈对此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7.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一大亮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论。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存在思想观念僵化、专业技能与素养缺乏、教师成就感不高、容易得过且过等问题,应从人文环境营造、课程建构、教育科研、内外交流等方面对教师队伍的发展进行专业化引领,以激发特教师资活力,提升队伍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相似文献   

20.
陈柯 《农村教育》2006,(4):36-3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依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思想.切实重视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基础教育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及其原因。冷静思考,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县域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