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和全面的真实性》一文选自散文集《夜晚的音乐及其他》一书。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史学创作上的问题,把悲剧和全面描写真实生活的作品加以比较,最后下结论说:这两种作品都是为人类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这个问题提得有一定道理,对于我们也有一定启发,而作者的分析也言之成理。在史章末尾,作者举出一些西方作家颇留意于全面描写真实生活的例子,(这是三十年代的老话了),也从某一个方面透露出国外“意识流”一类史学作品出现的史化背景。这些话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让别人也想去》这篇文章教给了我们如何描写一个地方的方法。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写作文是一种想象的快乐!我想对这篇文章的作者刘克锡老师说:“谢谢你,让我懂得了写作的方法,也让我有了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始终是写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问题,写作中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真实。但又不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真实度”,“真实度”并不总是与写作效果成正比的,即并不总是“越真实越好”。“真实”应该从符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载体这“四体”的需要为原则,即“需要的时候说适当的话”。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包括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这两种特殊的议论文体裁。其中文学评论有三篇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往情深,疏而不散》,思想评论有一篇文章:《说“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及该种文体的写作是较生疏的。因此,本单元的突破口应选择在讲读与写作的交叉点上,即在精讲典范课文、了解文体特点及该种文体的写作规律的基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写作教学中,除了重视段落的写作指导之外,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和具体写作过程的指导也非常重视。美国比较受欢迎的写作教材《哈布雷斯学院手册》专门有“作文”一章,就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下面是这一章的摘译: 一段文章只阐明一个中心意思,而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落组成,阐明一个总思想统率下的几个方面。一篇文章不管是只有一段或有许多段,不可能随便一写  相似文献   

6.
母亲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的“真实”,把“真”与“实”分开来讲,很新颖别致:“真”是真情,是本质,“实”是实况,是外貌;实是真的基础,真是实的提高。真比实更重要,可是离开实也很难得到真。画像有貌似与神似之分,貌似是实,神似是真。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这说明,表达训练的重点是“有创意”。那么,怎样表达才会有创意呢?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刘勰说:“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文心雕龙·通变》)。前者强调一个“巧”字,其意是说,思想感情要真实,语言表达应巧妙;后者突出一个“变”字,他认为,文辞的气势和感染力,只有变通才能传之久远。这说明前人十分重视表达的巧妙变化。这是因为,写作取材大多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与现象,这些寻常事物与现象,在平时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更难让人们产生审美…  相似文献   

8.
阅读出招: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的理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些什么?阅读接招:小仲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想凭借自己真实的能力”。小仲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拒绝以父亲的名气作为自己写作的“敲门砖”,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真正地得到读者的认可,为人们所喜爱,读者的评价才是真正的“高  相似文献   

9.
余承刚同学今年才16岁,可他已在报刊上发表作品62篇,多次在全国、省、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奖。不少同学请他传授写作经验,他说:“留心生活,就有写不完的素材。”接着他讲了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有位文艺理论工作者建议:每一个作者都应当在自己的写作守则上写上“不要忽略偶然”这句话。这个建议提得好!因为许多作品都是从注意与研究偶然现象开始的。我国戏剧家熊佛西说:“创作劳动,是微妙的劳动,可以由于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作文重视思维品质,新课标、新教材倡导凸显思辨性,并于必修教材中设置“逻辑的力量”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那么如何用逻辑作为支点撬动这一写作难点?下面从三个向度以近期联考写作题作为例谈。2024年1月上海名校联考写作题:有人说,人离这个世界越近,就离真实的自己越远。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2.
原题再现 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相似文献   

13.
【试题回顾】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作文题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少年时立志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神痴。做裁缝的父亲知道后问品特:“你快乐吗?”品特回答:“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说:“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享受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就是成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每当给别人做衣服时,我就非常快乐。”请以“享受过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相似文献   

14.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__,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干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相似文献   

15.
美的瞬间     
从生活中找“米”1.家家有“米”(写作材料)。在家中找“米”,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2.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彩云,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这两道题的写作均须立足生活中的细微感触,将生活中的美点、趣点、感点一展笔下。生活中有太多“美的瞬间”,或许是妈妈的一个微笑,或许是朋友的一声鼓励,或许是班级活动的一张照片……我们就要试图抓住这一个个镜头或闪念,让它成为文章的亮点。写作时必须重视场面描写,以小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对此,部分语文专家称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专家说,高中阶段看一篇文章的好坏主要看其思想内涵和文学修养,至于错几个字甚至十几个字都可以原谅.甚至可以把它对文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如果按照“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新要求,将一篇思想上乘只不过有几个错字的文章一下子扣去十几分,那么这篇文章岂不是被废掉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岂不是被毁掉了吗?这与语文教学的理想化追求岂不是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15:41:09非常喜欢你那篇《我的恋爱观》,这是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吗?周悟拿:15:42:21是的。这篇文章是我坐在作文大赛的赛场里,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的。对于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来说,"恋爱"是一个敏感而有趣的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我做了一个诚实的叙述者,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想。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萌芽》上,后来又被《青年文摘》转载,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也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题目]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试题解说]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它的写作范围十分广泛。生活中使人感动和被感动的事比比皆是,可以说,此题为广大应考者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写作天地,可以充分张扬写作个性,展示写作才华。具体说来,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准确审清题意。《现代汉语词典》对“感动”的解释是:“1.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都属于语言的范畴 ,都是对经验世界的书面表述 ,因而它们都具有书面语言的一般特性。这使得二者在“真实”美和“简约”美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但是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毕竟承担着不同的传达功能 ,是对不同层次的经验世界的书面呈现 ,这又使得二者“真实”和“简约”的审美指向有着鲜明的异质性。在充分把握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的同一性和异质性上 ,适当地借鉴和引入文学语言“真实”和“简约”的审美蕴涵 ,对于写作更加完美的新闻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试题请以“告别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开放”的命题作文,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告别”这个动词,去展开联想与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连带成分,组合成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做题目。例如,以具体事物命题的《告别“初三”》、《告别家乡》、《告别英雄》等;以抽象事物命题的《告别悲观》、《告别自卑》、《告别狭隘之心》等。下面,重点来谈谈写作“要求③”中关于如何体现出“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