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霞 《教书育人》2006,(11):37-38
一、人的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看,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的全而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社会过程,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就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指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心素质,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智力、能力等方面有更深层的发展,得到纵深发展.要从历史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要用过程的观点来看待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孔子以礼为中心的政治思想是一个全面的协调体系。它经纬着等级秩序,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调节着社会各方面的生活。社会的协调构成了社会的稳定,而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在稳定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全面融入我国的国家战略体系,它的和谐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谐旅游是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它能协调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各类群体、各方面利益关系,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素质的发展,人类文明史可以说是人的素质的发展史。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1.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用整个社会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生产的社会管理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恩格斯也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里“全新的人”指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且马克思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分  相似文献   

7.
高中教师应有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考试周刊》2010,(20):22-23
人文精神,就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内在品质,它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涵养、情感等方面的外在体现。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本文从教育角度谈高中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建国以来若干教育改革中最广泛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它不仅有着广阔的社会基础,而且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是其中的基础之一。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社会目标——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出发,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才的个性培养。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谈,教育都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各种意志品德的磨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这就突出地运用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更加强调各项事业和各方面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社会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数量上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都努力把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体育已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化现象,是涵盖整个体育运动领域的一种社会化。研究和探索高校体育化内涵与构成,就是要把握它变迁的方向,从更高的角度——人的存在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了解体育化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实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化系统,使高校体育化在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的方面摆脱当前力不从心的局面,使之有较大的改善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就是人的转变,尤其表现为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研究生活方式转变的动力和趋向,探讨建立新型生活方式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活方式,就把它理解为同一定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人的活动特征而言,包括了各层次的社会主体在从事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总倾向。它同人们习惯、风俗、道德伦理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联系,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各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它的提出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与时俱进的新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终身学习,进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人们始终把学习当  相似文献   

16.
政治是通过对社会各阶级和阶层之间矛盾关系的调整,求得社会生活的相对和谐,以便人类在自然面前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力量,逐步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而哲学就是人类对自己所获得的政治经验、自然经验和思维经验的抽象概括,它标志着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认识水平。仅仅从理论上看,具备正确的哲学观就应该具备正确的政治观,每一个唯物论者都应该比唯心论者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复杂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以崇高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当今社会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学科本质就是人文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新形态,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就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在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化的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它是以“现实的人”为理论根基,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