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窦愈 《中学教学参考》2013,(30):114-114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中等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内都必然存在.所谓中等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是泛指在优生与问题生之间的那些学生.中等生和优生、问题生的边界是模糊的,他们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一些方面有优势,只是由于一些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他们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容易转化,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针对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规律,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问题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从教十七年,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班,也算是桃李满园了。我为“优生”的成绩骄傲,为“差生”的进步自豪,却对占班上大部分的中等生充满愧疚。多少次偶遇昔日的学生,曾经的“优生”或“差生”我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的中等生却无法叫出他的姓名,真是尴尬。  相似文献   

3.
从教十七年,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班,也算是桃李满园了.我为"优生"的成绩骄傲.为"差生"的进步自豪.却对占班上大部分的中等生充满愧疚.多少次偶遇昔日的学生,曾经的"优生"或"差生"我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的中等生却无法叫出他的姓名,真是尴尬.  相似文献   

4.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除了“优生”和“差生”,其余的就是中等生。笔者认为,中等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往往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6.
所谓中等生,就是指除优等生和差生以外的学生。中等生易分化,和优等生、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中等生人数在教学中是个变量,在一定的阶段里,具有相对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教师研究中等生,是因为他们有着广泛性。教师的经验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即中间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四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绩优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中等生;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等生有显著差异,与绩优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问题,优等生往往会很快举手要求回答。这时候,马上让他们回答好不好呢?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不好。因为优等生思维活跃,反应很快,而中等生和差生却不是这样。如果让优等生将答案很快和盘托出,一些刚开始思维的中等生的思路会马上被打断,一些差生也懒得思维了。这样就不利于培养中等生和差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慢一点儿让优等生回答,中等生和差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思  相似文献   

9.
班集体中大面积的中等生,他们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原因,常常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干给淹没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就无法培养出大批的创造型人才.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办为好呢?我的尝试是这样的: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优环境,调动中等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乐趣中加强创造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过去我并没有使中等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常常是优生,点名发言的又往往是差生,中等生只好袖手旁观,不去主动、积极地思考.现在,我坚持"自学课文——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疏导点拨——自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优生与中等生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中行为差异的比较来初步探讨两类学生在复杂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差异及思维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在思维的敏捷性、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存在较显著的差异。相同学业水平学生的比较中,中等生的思维能力有明显进步,这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技能,的确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对中等生有所忽视。这表现在不论是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还是班主任的计划总结,几乎涉及不到中等生的教育问题。其实,中等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死水一潭,有时思想会不稳定,呈现两头分化。我们教师就不能只顾两头,丢了中间。抓中等生的教育就要研究中等生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也处在不上不下的中等水平上,比较一下,这与中等生有许多类似之处。一、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大部分都希望生活能提高,中等生同样具有渴望进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羡慕优生成绩,希望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往往有意识地把精力与时间投入在占班级1/4的优等生和1/4的差等生,而处于中间地带的1/2的中等生则处于游离与尴尬的状态.班主任关爱的缺失使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下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优生转化,对整个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未来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个班的学生中,总有好、中、差之分。一般说来,优生和“差生”只占全班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绝大多数是中等生.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他们一般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习、生活态度,但也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样,无形中老师们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我想就中等生的教育问题,淡几点认识。第一,要正确认识中等生。中等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稳定,容易两极分化。如果教师能够热情关心、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用心用力地拉他们一把,他们不会比“尖子生”差。若是放任自流,置…  相似文献   

14.
在中等师范学校中,同年级甚至同班的同学中,听同一个老师授课,思维水平却相差很大。对此,有些人往往归因于天赋,其实不尽然。根据本人的观察,发现每个优秀生都有各自的一套或多套思维方式和方法,同一些差生相比主要是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差别。归纳起来数学优秀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维跨度大,联想丰富数学差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是套用公式或模仿现有类型解题,思维水平常停留在“认知”阶段。中等生虽然有所深入,但在知识转化和联系方面还不能做到自然,而数学优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全面把握问题,善于对数学…  相似文献   

15.
韦世万 《贵州教育》2013,(12):10-12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老师对“优生”总是印象深刻、倍加关照,对“差生”也了如指掌,且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情、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思想、纪律、学习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他们往往占据学生中的大多数。这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中等生”。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结合微视频促进物理的学习时,初中生并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很好地内化和理解,完全转化为自身的意义和概念.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以物理课程为例,对赣州市某中学八(5)班的学生,进行基于微视频的"学—教"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内化知识、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与态度的改善等各方面整体上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细分到优生、中等生、差生,不同层次出现了不同的差异,只有中等生在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对教育优秀生的思考赵世亨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许多老师都把精力放在差生身上,这种教育向差生倾斜,忽视优生的现象是不合理的.差生需要教育,优生仍然需要教育,而且与差生相比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优生与差生相比...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抓两头,带中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重视优等生、关注差生的工作中,潜意识里忽视中等生,从而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而中等生又占学生中的大多数,所以,班主任要把握中等生的心理脉搏,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切实做好整个班主任工作。 首先,班主任应该掌握中等生的心理状态。 中等生长期处在“中等”地位,缺乏与老师的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他们自以为置身于冷漠的师生关系里,在班级各项活动中采取旁观姿态,缺乏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久而久之就缺少自信…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学校办公室闲聊时,我们常把优生差生挂在嘴边,而很少提起那些并不起眼的中等生。难道为数众多的中等生成了班级的“配角”了吗?来看看两位班主任老师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是采用《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1991年版)和《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1988年版),对234名初中生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测验。研究结果发现:(1)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相关异常显著,与非智力水平相关也十分显著,且与非智力因素之好胜心相关异常显著,与抱负相关显著。(2)优生在智力上与中、差生有差异,其智商较中、差生者高;而差生在非智力上与优、中等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抱负、好胜心与自我意识上,其发展水平比此二者皆低。(3)初中,男女生间成绩差异十分显著,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男女在智力、非智力总体水平上不存在差异,但在非智力之坚持性上存在差异,女生的坚持性较男生强;男生之成绩与非智力无关,而女生与之相关。男生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差生与中等生之间,而女生的差异主要体现于优生与中等生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