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热力学与进化论描绘的相互矛盾,截然相反的世界图景以及恩格斯对“热寂论”的批判和对世界图景的预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批判“热寂论”的基本论点提出了疑问,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未见事实反驳之前,有理由期经适用于无限的宇宙;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也应能反映实际过程的规律。至于指责“热寂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质上消失了,实际上“批判”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人性论是与其进化论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了其“人性一道德”进化论。这种人性一道德进化论是其三民主义的固有内容,反映了孙中山在中西化碰撞时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取向,其中包含有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社会达尔主义与伦理道德为本位的中国传统化的矛盾反映,是进化论的先进成分和中国伦理道德积极方面结合的困难和曲折表现。  相似文献   

4.
周有光先生1998年出版的《比较文字学初探》与略早出版的《世界文字发展史》是姊妹篇。这两本著作的写作目的都是证明“汉字拉丁化”学派的理论套用“生物进化论”而形成的“文字进化论”,包括仅仅根据西方拼音文字的事实而得出来的“文字从属于言语”的理论,和世界文字“由表形到表意到表音”的发展规律。其学术体系是先验的,其基本理论不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先秦法家在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对法律起源思想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他们从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法律起源的理论前提,并从“利”的层面出发阐发了法律起源思想。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其思想有助于对“以法治国”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经历漫长的探索后,美国新进化论的杰出代表之一塞维斯(E·R·Service)提出了“间断理论”,该理论后经过与文化人类学已有理论反复比较、验证并结合各民族发展历程,表明它已适用于“自为体系”哲学范畴,而不适用于“随机单元”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指导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科学理论 ,它在营销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历经百余年而不衰 .它对于指导企业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具有其先天性的理论缺陷 .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完善对现代营销理论的基本缺陷进行了矫正 ,解决了传统的营销方式难以解决的企业与市场对接的难题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电子商务对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矫正 ,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几对矛盾的解决上 :营销的主动性与消费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双赢理念与现实困惑之间的矛盾、“产品效用”与“消费利益”之间的矛盾、营销活动的无限性与地理环境的约束性之间的矛盾、竞争的公平与不公平之间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9.
印欧语言起源研究的旧石器连续范式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但尚未被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接纳,其发展历程、理论假设、历史重构及理论目标尚不为国内学界了解。它摒弃了传统理论中的“突变论”“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修正了传统理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误解,继承并发展了“乌拉尔连续理论”,提出了关于语言变化、词汇历史分期方法、语言边界与考古边界的关系等方面的新观点,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指导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科学理论,它在营销实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历经百余年而不衰。它对于指导企业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具有其先天性的理论缺陷。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完善对现代营销理论的基本缺陷进行了矫正,解决了传统的营销方式难以解决的企业与市场对接的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电子商务对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矫正,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几对矛盾的解决上:营销的主动性与消费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双赢理念与现实困惑之间的矛盾,“产品效用”与“消费利益”之间的矛盾,营销活动的无限性与地理环境的约束性之间的矛盾,竞争的公平与不公平之间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史蒂芬·霍金的天人观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史蒂芬.霍金为了解决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问题,提出了无边界条件的量子宇宙论。霍金认为,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它拥有所有可能的历史。他把人择原理应用到宇宙理论中,推知宇宙的初创条件及相应的科学定律。他的天人观体现了人和宇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标准宇宙结构质量密度分析,讨论了宇宙质量密度对减速参量q0以及减速参量对确定宇宙学年龄、宇宙结构——是有限封闭的还是无限开放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哲学家在对宇宙的起源、结构、变化和本质等问题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中,形成道论和阴阳论两种主要观点,他们从整个宇宙的广阔角度来考察人生,揭示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和“天人相胜”三种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类早期宇宙结构、对毕达哥拉斯到托勒玫、对哥白尼与开普勒以及爱因斯坦和他以后的宇宙结构的考察表明 ,其建构的约束条件主要有经验、逻辑观念和个人兴趣等 ,整个人类的宇宙结构的发展就是由于这些约束条件的改变而更新的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以来,人类宇宙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宇宙论表明,宇宙并非静态,而是正在膨胀,宇宙开端问题由此进入了科学领域。怀特海哲学宇宙论表明,宇宙唯一的实在是一个合生的过程,上帝成为形而上学原则的主要样板。莫尔特曼神学宇宙论表明,一切都统一在上帝的创造过程之中,宇宙的未来是一个永恒安息的具像世界。这样三种宇宙论,为生态时代的人类生存模式建构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即人类必须在生成着的宇宙共同体中确定自身存在的地位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介绍《淮南子》中关于宇宙的论述,这一在中国沿用两千多年的宇宙演化生成论,与现今最流行的大爆炸宇宙理论有相似。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有关天高测量的方法,对应于现代数学知识进行了科学演算,论述《淮南子.天文训》中测量天高的三种方法,证明了《淮南子.天文训》中使用的数学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以《说文》中与“天、地、人”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崇数、敬天、厚地、尊人、尚德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先民的全息意识,发现中国先民的三才全息意识具有丰富性、和谐性、系统性。一部天地人合一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参通天地、以人为本的全息文化史。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是发展观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在社会根本属性问题上认为“君权神授、天下王有”,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上认为维护君王的天下大业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上认为应构建一种以君王拥有绝对权力为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时采取“王”道和“霸”道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维护君王天下大业的目标。这种社会发展观在当时确保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所必需的秩序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与之后的社会发展观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落后的,尤其是其将社会主要注意力引导偏离了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本应的第一位重要事情,从而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延存。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全部的古代哲学都可以归结为寻找始基的活动。始基的存在和特点直接影响了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具体地说,在古代哲学中,始基具有不生不灭、万古永恒、无所不包等特点。作为全部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概念,始基的特点决定了古代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追求世界的统一性,二是承认生灭而漠视创造。古代哲学的所有这些特征反映在思维方式上.便是强调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而天人同构、万物一体便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