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楠 《新闻通讯》2010,(8):35-37
在以新媒体为传播平台的信息时代,与事实不符的传言已经成为一类新型公共事件。这类事件由大范围不实传言而造成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形象、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损害,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传言事件对我国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风险社会的视野,通过对"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分析,以谣言心理学为分析进路,对传言事件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风险社会的流变,大众媒体需要通过建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以应对易轻信于人的受众心理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时政     
政府信息应走在传言前面据长江日报,“广元蛆虫柑橘“短信已经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公共事件。这起事件可以说是“传言“走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前面。这些年,政府在信息发布方面受到的质疑不少。信息公开浓缩着政府自我变革的政治勇气,承载着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渴望,让人们不再从传言那里获知信息,让政府不被传言逼着走,政府信息公开应当也可以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4.
罗有为 《新闻前哨》2022,(18):60-61
任何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都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导致消极的社会舆论,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广泛普及,新媒体、自媒体大量出现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会更快,传播范围会更广,引发的后果更难预计。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必须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快速的介入、控制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信息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并做好相应的解释、教育以及澄清和问责工作,防止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扩大、蔓延,以维护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阐述了新闻媒体应当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最后主要就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工作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刊》2006,(2):42-42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促进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来协调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维护着社会的平衡和稳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使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发生混乱。此时,媒介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在媒介诸多的功能中,真实信息的传递是其本质性的功能。危机事件中,民众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和政府做了什么,而大众传播媒介成为获取这些信息的最有效、最权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是危及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可谓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如何向社会发布信息是一门艺术和学问。这方面应避免陷入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政府发布与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时,应"早说事实、慎说原因、细说道理"。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是危及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可谓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如何向社会发布信息是一门艺术和学问。这方面应避免陷入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政府发布与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时,应"早说事实、慎说原因、细说道理"。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传言、谣言如何迅速扩散,以至造成社会危机,又如何迅速将其平息,化解危机?恐怕是值得传媒、乃至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官员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在羊年春节后,广东传媒遇到了“肺炎事件”引起的抢购药品、食醋风潮。不过两天时间内,就在政府和传媒等方面的努力下,把其平息了,危机得到了化解。社会恢复平静,有秩。现在回顾广东报纸对这次危机报道的经过和处理,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9.
女子"自主高坠身亡"因一个不靠谱的传言而招致近百人聚集——反思近日北京京温女子跳楼事件可以发现,击退传言的利器是信息公开. 风起于青萍之末.5月3日,安徽籍一女子在北京京温服装商城内坠楼身亡,网上出现传言,"被7名保安强奸,警方拒不立案".5月8日,近百名外地来京人员在京温商城前聚集.后警方公布事发录像,排除中毒、性侵害和他杀可能,认定"系自主高坠身亡",事态平息.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之间在由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能够对如何促进危机事件的圆满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信息、节点、路径和环境。节点具有短时间段内激增、类型和素质多样化、行为由偏好驱动、分解行为有限等特点;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传播有单点扩散、树形传播、订阅和推送3种主要方式;基于此,析出当前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模型,结合问卷调研,分析模型所存在的信息病毒式传播缺陷、网络舆情和实际舆情有差异、节点覆盖面窄、政府作用有限等问题,提出模型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屡屡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给民众的惰绪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的惰况也如此。为把这种影响缩减到最小程度,国务院于今年初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强调了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作为举足轻重的信息、舆论平台,在危机发生时,新闻媒体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如何发挥信息沟通和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以帮助政府缓解以至化解危机?这是值得媒体从业者认真探词的课题。为此,本刊在《决策参考》专栏里,将连续两期发表这方面的研究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风险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从风险社会视角来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历时性风险共时态存在、风险责任主体模糊、公众风险传播理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困境。从风险社会理论这一全球化的语境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进行研究,是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研究的新视阈,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行有效公共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发展日益迅速的同时,已在不自觉中步入了风险时代,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风险社会视阈下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公共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新闻战线》2015,(2):47-49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热点事件也越来越多,这其中许多热点事件都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但与此同时,网络热点事件的大肆传播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成威胁。青年是网络媒介的主要使用者,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也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年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热点事件,改进其社会心态,关系到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指出社会事件网络传播历经潜伏期、膨胀期、高峰期和消退期,主要在前三个时期会受到驱动因素的影响。网络用户激愤情绪是社会事件网络传播的表面驱动因素,表面驱动因素在核心驱动因素——事件基本属性和政府对事件的处理状况的作用下形成。社会事件网络传播机制体现了信息生态的基本思想——系统、平衡、动态和人本。通过对驱动因素、驱动点、驱动路径的解析,得出社会事件在社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每当公共危机事件降临,信息管理便成为社会管理者应对危机的首要任务之一。考察信息的传播、控制和引导,不仅可以加深入们对公共危机事件进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人们战胜危机。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力量,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本文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对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并对促进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社会怎么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除此之外,还应当看到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敏感时期,众多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突发公共事件频发,而基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的参与,使得许多个人事件转化为公共事件。面对这些公共事件,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博物馆坚持什么态度?应该有所作为吗?如果应该,那她能做什么呢?如果不应该,理由何在,或者说如果做了会对博物馆自身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7)
网络社区的治理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线上线下联动式的"去政治化"话语表达成为社会公共事件频发的隐性因子。本文基于长时段对江西南昌市"象湖事件"事发地及其周边村庄的实地田野调研,将扎根理论与集体座谈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社会公共事件中当事各方的话语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在公共事件的话语表达中呈现"去政治化"倾向,通过弱者式、悲情式、戏谑化的表达方式建构起规避抗争风险的话语表达路径,由双微平台、QQ搭建起的媒介平台并非民意表达的最佳空间,反而成为加速事态演变、加剧社会风险的"发酵池",并尝试提出泛媒化影响下民众在公共事件中话语表达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