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一方面存在教育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教育教学设备陈旧、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着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甚至浪费严重的现象。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光碟播放室等功能室配备相当不错,却一直闲置不用;有些学校的图书阅览室从来不向师生开放,几年前购进的图书堆放在墙角一直都未拆包装;一些学校虽说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可因为疏于管理已成为某些教师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的"网吧",远程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的图书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机构,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重场所。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文化内涵的重标准之一。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日趋得到认可。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是进一步发挥学校图书馆(室)的功能和作用的重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来,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有了较大的进展,管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图书资源的育人功能正在进一步发挥。下面就三方面进行回顾。 一、成立业务组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素质 要建设好中小学校图书馆(室)工作,除了学校领导重视和一定的经费投入以外,关键在图书馆(室)的人。我们在学校图书馆(室)工作中首选强调要落实人员,要形成专职或兼职的图书管理员的队伍。针对前一段时间图书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4.
为了积极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加强图书馆(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室)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文化知识,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现就中小学图书管理、装备等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学校图书馆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为此,学校图书管理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要通过强化意识,完善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注重培养、稳定队伍、改善条件等途径加强学校图书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又好又快优质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加强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作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全国各高校中如火如茶的展开,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实施为改进与完善教学设备及耗材管理平台提供了契机。我校自主研发采用C#.NET技术,基于B/S模式,实现了一套符合我校工作流程和实际教学设备、耗材管理的系统,并实现与数字化校园的集成。系统理顺了设备管理流程,提高了教学设备的管理效率,并根据权限的不同,为教职工提供不同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设备的监督与监管。  相似文献   

7.
学校图书室是师生阅读的重要场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载体。图书室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效能需要学校及管理人员认清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教育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图书管理人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图书管理模式的改革。本文就如何做好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发挥图书室育人功能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希望能给学校图书管理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全国中小学校配备图书的指导,鼓励各出版机构为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多优质图书,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200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2002年度图书评审工作从9月开始,历时4个月,共受理45家出版机构的258种图书,经组织专家审读、评审,有194种图书列入《2002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同意,现予以发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将于2003年3月开始受理各出版机构报送的《2003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参评图书。  相似文献   

9.
李培 《华章》2012,(22)
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信息资料的中心,是各大高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为了提升各大高校图书管理流通阅览工作的效率,将标准化管理引入图书管理中,有效解决了图书流通阅览中的现实问题和提升图书流通阅览的服务水平.因此,本文分析与讨论了如何应用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流通阅览工作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与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0.
苏炜  汪菁 《职教论坛》2003,(16):47-47
高等职业学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大量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在现阶段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就高等职业学校关于实习、实训教学设备的投入及校际、校企间设备共享利用问题做一探讨。一、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高教学设备是学校的硬件之一,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养必不可少的。在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时,都致认为应加强实训教学,但教学设备的高投入,往往使大多数学校又将加强实训教学变成了一句空话。高等职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和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投入的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四川省中小学(师范、职中)图书馆(室)建设,四川省教委中小学图书工作委员会、技术物资装备处于1997年7月28日至8月6日,在成都都江堰市举办了首期省级学校图书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为各市(地、州)教仪装备站分管图书工作的同志和部分重点中学图书馆(室)管理员。省教委技装处处长王增云在开学典礼上讲  相似文献   

12.
各位老师: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小学图书馆(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进入图书馆(室),电子图书进入图书馆(室),全文检索图书软件进入图书馆(室),阅读指导课已在许多地方的学校中开始设立,由此带来了图书检索、图书管理、图书利用等多方面的变化,以及对图书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利用图书室的特殊地位及其所藏资料,为教学服务,是图书室服务的宗旨。在教育现代化逐渐深入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图书管理,做好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主要从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职能;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方面就如何做好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现在许多学校的功能室设置都比较齐全,内部配备也逐渐丰富起来.如何管好用好各种专用功能室,提高科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让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越来越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前段时间,笔者对一所学校的图书管理进行了调查,对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区域现状的剖析1.曾经面临的问题我区部分学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效益曾经相对比较薄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效益发挥不尽如人意,图书馆(室)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基础条件和管理应用问题,我们知道,馆舍与图书装备是决定图书馆(室)效益的物质基础,人员素质是决定图书馆效益发挥的关键,这二者缺一不可。问题一:由于地处城区,我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馆舍面积不足,个别学校设施设备老化,图书馆环境建设特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11,(3):I0004-I0004
西宁市前营街小学创建于1942年,是西宁市历史较悠久的一所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000m2,现有12个教学班,630余名学生,教职工36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学校教学设备较为齐全,配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课件室、图书阅览室、生物室、标本室、书画室、电子琴窒、档案室、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研究》2008,(12):F0004-F0004
广西凌云县实验小学成立于1986年9月,学校占地15327.95平方米,位于县城迎晖山脚城西开发区。现有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学生住宿楼、学生食堂各1栋,总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其中教室22间1386平方米,各种功能室17间453平方米.教学设备达到Ⅱ类标准。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装备有23590册的图书室和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仪器室;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积极做好国家教委图工委推荐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必备书的配备工作,切实抓好全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一九九七年中小学图书会议”于1997年5月10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柳铁教学设备供应站和自治区  相似文献   

19.
马建凤  付萍 《辅导员》2012,(27):62+45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最重要、最公共化的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各级对学校图书管理与应用力度的不断加大,图书馆(室)、电子阅览室等阵地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图书馆专职人员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是,不可否认,仍存在图书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中小学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源管理,提高利用率,为构建师生精神高地,推动素质教育发挥最大效益呢?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高水平的使用与管理能力,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