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可A,也要B”并非取舍句式,而是表择取义的“宁可A”分句与表目的义的“也要B”分句结合、固化而成的一类新构式。“宁可A,也要B”构式的形成虽与语用频率密切相关,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构式底层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结构。“宁可A,也要B,”构式有其自身独立的构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与其A不如B"句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在语义表达方面,A和B表达动态和静态两种语义;而整个句式重在表达一种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在语用环境方面,该句式一般较少用在转折关系的语境当中.在语义认知方面:因为认知方式比较理性化,所以该类取舍句是一种"优选"型的取舍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4.
取舍句的优选级次是指选项取舍合理度高低的序列。在现代汉语中,几类常见取舍句式在优选级次上的差异有其深层的认知原因。同时,这些句式在语用功能以及语用环境方面都与它们的优选级次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这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将现代汉语“非得+VP’格式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考察发现,它们都蕴涵“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在表达语义和生成句式上又有差异。依据三类“非得+VP’’格式的句式特点及语义差异分析,可对副词“非得”进行一次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6.
谈“宁可……也……”的语用条件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宁可A也不 /要B”的语用条件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即在教学中应强调不是在任何表示比较的情况下都能使用该句式 ,其使用有严格的语用要求 :必须在强调不做更消极的B或欲做积极的B的决心之大 ,要求之强 ,甚至不惜选择消极的A时才能使用此句式  相似文献   

7.
"宁可"只带选定项("A")就能标记取舍句,但其舍弃项仍以"明示"、"蕴涵"或"隐含"方式存在。"宁可A"后之所以无舍弃项("B")照应,主要是为突显选定项("A")和减弱对比性而造成。"明示"和"蕴涵"舍弃项的"宁可A"句式可转换为"宁可A,也不B"句式,而"隐含"舍弃项的则不能。  相似文献   

8.
王天佑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2):46-48,53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艳丹 《文教资料》2013,(29):124-125
“宁可”的词性问题是颇有争议的。本文从认知范畴理论的角度,归纳出原型“宁可”、原型副词、原型连词、原型情态动词的属性,对比发现,“宁可”同时呈现出副词范畴、连词范畴的某些特征,它处于副词范畴和连词范畴相互渗透的部分。当“宁可”单独使用时,主要呈现出副词的特征,当“宁可”与其他词关联使用时,则主要呈现出连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主题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式,又是汉语一种常用的句式。有关的研究不下百篇,多论及该句式的结构特殊性与语义及语用的特殊性,对于汉语主题句是什么,已有较全面的讨论。然而,对于为什么汉语产生主题句,以及为什么主题句在汉语中成为一种常用句式,却研究甚微。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切入方式和视角主要在发掘和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动因。针对汉语主题句的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主题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找出其基本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主题句及其与汉语语序的关系进行全面及系统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英主要语序的区分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比较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句式,在现代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点。比较句在结构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比+B+形容词”,而其最直接的否定方式是“A+不比+B+形容词”表面看来“不比”仅是对“比”字句形式上的否定,实际上“A+不比+B+形容词”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可以以“三个平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A+不比+B+形容词”句式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带“得”程度补语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而重要的句式,其结构和语义上的特殊性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法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对该句式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本体方面,而是应该顺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该句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语气副词"偏偏"的语义、句法、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熹 《文教资料》2008,(1):25-27
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详细考察了单个语气副词"偏偏"的用法情况.语义方面,讨论了"偏偏"几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及语义指向;句法方面,讨论了"偏偏"的所适用的句型、句类及在句中的位置;语用方面,认为"偏偏"有突出和强化焦点和有篇章衔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假设句代表句式的“如果A,就B”句式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在语表形式方面关系词语“如果”和“就”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语里内容方面重点探讨这一句式在认知层面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从大脑两种不同思维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进行考察;在语用价值方面我们主要通过A、B的真假关系来探讨独特语值。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有几类常见的取舍句式,它们在语义的表达上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取舍句的预设有直接的关系。详细分析了这几类取舍句式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从中得出:除与预设直接相关外,取舍句式在表达上的差异还与取舍者的主观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也说"有+VP"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 VP”句并不仅仅是“汉语内部港台语与大陆话相互接触影响的产物”,也不能算是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变异成分,只能算是方言句式,句式中的“有”是副词而不是助动词。  相似文献   

18.
取舍复句是复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由表示舍弃与表示采取的两个不同的表意分句组成的“宁可A,也(决)不 B”或“与其A,不如B”的句型。一般表舍弃的是偏句,表采  相似文献   

19.
先秦汉语句式“A,B之谓也”和“B之谓A”,构素、句模相同而部分词序有异,存在着变换关系。楚永安说:“A,B之谓也”是“B之谓∥的变式。本文的结论刚好相反:“A,B之谓也”句式是源,“B之谓A”句式是流。因为“A,B之谓也”中的“之”、“谓”不仅完全没有凝固,而且处在不同的逻辑层次,“B之谓A”中的“之谓”则已趋凝固;在先秦典籍中,“A,B之谓也”的用例早出,“B之谓A”的用例晚出。文章还附带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楚永安对“A,B之谓也”和“B之谓A”源流关系研究的贡献、“A,B之谓也”能够演变出“B之谓A”的原因、古汉语中与“A,B之谓也一B之谓A”相类似的演变格式。  相似文献   

20.
在语用平面中,汉语取舍句的“对比焦点”属于研究较少的一个问题。取舍句的“对比焦点”可分为:隐性对比焦点、显性对比焦点和蕴涵性对比焦点。这三类对比焦点在对比功能的强弱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与认知上的“距离象似性原则”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