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武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基本审美特征和表现方式也是武术运动自身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侧面。中华武术不仅外观讲究形体美、运动美、气质美和理念美,而且极其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气"、"韵"、"意"、"神"等概念的蕴含和体现,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基本一致。习武者要有深沉的自我修养,习武不仅形似,还需神似。东方人感情丰富而内向,神情坚毅而沉默,体  相似文献   

2.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的方法,阐释武术内蕴之"势"的美学思想."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一种透视生命气象的"动"机之"力",蕴涵"力"的刚健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脱胎于中华文化的武术重"势"不重"形",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化、开合收放的内部张力形成不同的武术之"势",从"静势"、"动势"中彰显流体的生命意象."势"的美学思想体现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造型中的"力"之美、运动中的"气势"美、运用中的"劲"之美."势"是"力"的含蓄,"力"是"势"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特有的"气"化思想影响下,武术"尚劲不尚力","得势"实为"得劲",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尚力"技击术的中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武术基本功是以武术运动中具有共性的基础训练为运动内容,以获得和运用武术技法必备的根本能力为锻炼目的的一类武术运动形式,总称为"武术基本功"。武术谚语有"未练拳,先练功",旨在强调练拳应重视基本功,因为基本功是拳艺提高的基础。那么,在武术选项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基本功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武术短兵"要有"中国元素""中国方案",这样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的武术短兵运动。当下在"武术短兵"名号下有"三"模式,即"近代短兵""连击短兵""现代短兵",显然这不利于"武术短兵"的统一化。要实现"武术短兵"的规范化、标准化,唯有把"三"变"一"。究竟哪种能作为"武术短兵"的主打运动模式,就要对"三者"分别给以分析研究。本文就"近代短兵"给以重点分析,看其能否成为"武术短兵"的主打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武术课程教育都是采用的体育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对于武术这个特殊的项目而言,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局限性.Siedentop的"运动教育模式"从它建立起,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且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们武术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Siedentop的"运动教育模式"理论,建构了新的武术课程教育模式--"武术课程运动教育模式",旨在为武术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吴家新 《武当》2003,(1):3-8
杨式传统太极拳综合老架"108式",及拆解的"定步十三式"、"动步二十五式"和"动步四十式",是中华武术宝库里一颗灿烂的明珠。是杨班侯先师与杨健侯先师共间研创,由杨健  相似文献   

7.
武术运动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套路动作的特殊的结构和独特的运动方式对武术运动员提出了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体能要求。 武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的高低对武术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意拳,是我国众多武术门派中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优秀拳种,与太极、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名拳。形意拳最早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它扎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极深影响。在拳理拳法、功法技法、演练方法、套路编排、武德修养以及养生技击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又因本身所具的独特运动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所以愈来愈受到海内外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9.
武术之美,一般认为是通过武术动作的姿势、劲力、节奏、传神和结构等来表现其独特的形式美,然而武术服饰本身所给予人的美感也绝对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武术技术动作的同时,更应从特定的武术服饰入手,来深入领略武术更深层的意义。武术服饰的美学特征与中国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由这种独特思想为基础所产生的直观感悟式的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为"肥硕宽大之美""庄重威严之美""悬垂之美"和"飘逸之美",它是在表现一个浑然整体的人(文化形象),而不是视觉感官中的生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而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解读武术意象的美学特质。出于武术先人对物象的细致观察,根据自身对象形的抽象概括,使我们感受到了武术的"境象"。武术讲究一种形式美、运动美和自然景观相互统一的完美和谐的共融。习者通过一种观察外物而达到自己"感悟",亦让心与物产生感应交流,再充分表现出一种"意境",从而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浓郁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武术学理作为武术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武术学术研究的核心.苌家拳的学理体系无论技法、还是内炼讲求"气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的学理体系则讲求"舍自从人"及"一气贯通".通过古籍查阅可看出二者拳理精点诸多贯通之出.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难美性项目,独特的民族服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武术服饰的起源,竞赛组织以及独特的民族特性为着力点,研究武术服饰的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隐含的民族文化,使武术服饰更好的融入民族文化之中,促进武术的更好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武术运动则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古代武术典籍稀缺是一对矛盾。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东方独特的认识论是导致武术典籍稀缺的根本原因,武术修炼过程中所产生的“神秘体验”的不可表达性是导致武术典籍稀缺的直接原因,也是塑造古代武术典论独特语言风格的重要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武术多元化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社会调查法,对我国武术近几十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新世纪武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多元化发展,是新时期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代武术运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并在国内外得以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传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传者包括组织与个人,其组织具体而言就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而个人传者主要是民间武术传播者和"意见领袖",不同的传者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研究认为,在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应全力打造武术传播者:加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工作,促进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国的平衡、协调发展;加强武术在国内的开展力度,促使武术真正成为我国的"国粹";加强民间武术传播者的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培育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意见领袖(舆论领袖)",利用他们的独特影响进行广泛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目的武术运动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要实现把武术推向世界体坛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广泛开展这项运动。武术具有独特的运动特点,深为青少年所喜爱,因此有必要对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我们就有关中学开展武术运动、武术  相似文献   

18.
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规则的完善,新规则对于武术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其中一点就是对于音乐运用的要求.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音乐的选择是"先导",同时也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亮点.如何很好地运用音乐,对于武术套路动作编排的质量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进程中存在的"三动三不动"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过程中存在"外动内不动"、"上动下不动"和"心动行不动"的现象,影响了武术段位制的全面深入开展,进而制约整个武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建议:强化监管,切实提高段位制推广普及的质量;将段位制体系评估作为武术行业领域准入机制,切实提高段位制的"含金量";建立武术段位制推广的统一战线;加强武术职能部分对段位制的深入学习和工作认知,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1.1研究意义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项运动。散手历史悠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手博六篇",手博即为徒手进行的搏斗。历代由于名目不同,称谓也不同,有"角力""手搏""相散手""卞""弁""白打""抱手"等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