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我国高水平网球裁判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网球裁判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造成高水平网球裁判培养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从整体发展我国网球运动,创建网球裁判员培训基地,建立我国高水平网球裁判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AHP-SWOT方法分析我国竞技网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竞技网球的优势是举国体制培养+职业化竞赛模式,具有中国特色;劣势是我国网球职业化起步晚、基础差,职业化认识不够;机遇是培养体制的积极改革,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威胁是培养模式单一,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我国竞技网球可持续发展:优势(0.459)大于劣势(0.223),面临的外部机遇(0.231)大于威胁(0.088);发展战略: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优势)>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优势)>是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相似文献   

3.
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男子网球项目基本实力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我国男子网球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分析。建议:我国男子网球借鉴女网发展经验,以男双为突破口;通过举办国际大赛为选手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加强教练员和后备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大学网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网协与NCAA等大学体育组织共同建立了多层次衔接的美国大学竞技网球体系,发展了以校际竞赛带动校内活动的大学娱乐网球新机制;大学网球奖学金的设立促使了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全身心投入学习训练;美国大学网球后备队伍十分雄厚;帮助青少年快乐和成功地走向社会,培养出优秀职业网球选手,是美国大学网球两个最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相应的教学程序、教学反馈与评价方案.对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2004级小球专选班学生进行网球裁判微格教学实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组裁判技能水平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整体竞技水平偏低、赛事赞助与组织规范化的欠缺、媒介传播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是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突出的发展弊病.建议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应当从制度创新、文化构建、媒介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整体环境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近年来参加的四大满贯赛事成绩、技战术特点进行研究,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对比。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双打优于单打、技术特点不够成熟与全面等。建议加强青少年培养,提升教练员训练水平,促进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网球运动项目存在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技战术存在快速、灵活、多变与对抗激烈的特点,这对网球裁判的执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网球裁判技能的"4C"要求,即Commonsense(常识)、Communication(沟通)、Control(控制)、Concentration(专注),分析其内涵及外延,提出具体的培养要求和方法。文章将丰富我国网球裁判培训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为裁判培养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网球竞技人才流动的基本机制和发展趋势,探讨竞技体育人才流动机制的理论依据。用文献调研、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结论: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优秀网球竞技人才的流动性存在着典型的不同特征,网球优秀竞技人才的流动性是推动网球运动发展的根本性因素,网球优秀竞技人才在垂直流动、水平流动、职业转换和国际流动几种形式当中存在着不同的前景和需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战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观察法等对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7场比赛中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相持阶段以及整体的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李娜发球阶段技术较为稳定,但球速不高,为对手接发抢攻提供了机会;接发球阶段接第二发球得分率明显高于接一发;相持阶段战术合理,心理更加成熟稳定。建议:李娜在训练中提高发球速度;接发球应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套路;加强相持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世界网球运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主要结论:世界网球运动正朝着更加积极主动、崇尚进攻、先发制人的方向发展;技术全面、注重精细并富有变化将成为发展潮流;超强的稳定性是网球重要的制胜因素:技术力量与技巧并重的全能型打法将成为未来网坛打法的主流等.  相似文献   

12.
论三十六计在网球比赛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对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瞒天过海等智谋在网球竞赛中的运用效果分析,研究网球运动竞赛的制胜规律。在网球竞赛中运动员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打法,合理而有针对性地运用三十六计中的计谋,会对取得比赛胜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世界网球前3名男子单打运动员在四大网球公开赛的技战术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不同的赛场对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战术要求各不相同,这些技战术又是决定优秀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优秀网球运动员要根据不同的对手和场地特点制定相应技战术,并且在发球和接发球要有稳定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少年网球职业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论: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着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的现象;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出现选材困难,后备力量不能成梯形发展;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网球内在规律的发展要求;网球教练员对网球的理解理念不够深刻,业务水平比较低;网球管理体制和竞赛体制与国际网球的发展需要相脱节。建议:加强国家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资金投入,以及转变现有的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加大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适应世界网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中国网球发展进行分析。我国网球经历了初步发展、波折发展、打开国门、调整发展重点、改革创新几个阶段。目前,我国网球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学训矛盾、教练整体素质不高、比赛设置不合理等几方面的问题。建议可借鉴李娜等人的培养模式或建立网球基金对有潜力的运动员给予资金支持;采用网球学校与周边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解决学训矛盾;提高教练员水平;争取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国际比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球公开赛可以说是反映中国网球现状的一面镜子,我国最高水平的选手和年轻的小花均参加了此次比赛,作者通过对“2012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网球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和参赛情况,分析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指出男子网球落后原因和存在问题,女子网球虽有李娜扛着大旗,但年轻选手和她们有着明显的差距,女子网球已出现人才断档期,建议在重视年轻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同时,注意提高运动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时竞技网球项目的体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指出竞技网球项目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围绕比赛得分方式,能量代谢和发球、底线、网前截击的技术特点提出体能训练的基本思路;建议在初始诊断的基础上,划分训练周期、筛选训练方法和确定训练负荷,注重运动员个体化训练方案的设计。期望为广大竞技网球教练员和爱好者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比研究法,对职业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2005-2011年参加的各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等进行研究。德约科维奇制胜的关键因素有:合理的赛程定位,以ATP大师赛为积分点,科学合理安排赛程;根据对手不同简单灵活改变技战术;扎实的击球技术、良好的体能以及灵活的步法;稳定的发球技术以及多线路成套技战术的运用;稳定成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现状、技术、心理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我国男子网球运动项目的优势是自身战术和举国体制因素,机会因素为国内举办的网球赛事和竞赛规则因素,劣势因素为自身体能和教练水平因素,威胁是自身心理和对手经验因素.建议利用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吸收女网经验,以双打为突破口等提高我国男子网球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美网费德勒与对手网球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关国网球公开赛的官方网站数据统计,采用数据统计法对2009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费德勒与对手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球比赛结果虽然主要由运动员各项技术发挥情况所决定,但是运动员心理等因素同样重要.建议在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注重其技术、战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抢七局的竞技能力;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