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孩子有出息,许多家长常常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和培养特长,而忽视了让孩子做家务活,认为做家务活没有出息。其实,这恰恰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误区。有关研究表明,会做家务活的孩子可能会更有出息。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研  相似文献   

2.
俞雪芽 《家长》2011,(6):29-30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有出息,但努不努力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3.
阿丽 《宁夏教育》2006,(1):69-69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断地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我们却看到,时下仍然有不少农村家庭的家长以“不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就得回家当农民种地”为由教育鞭策孩子。似乎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不可以当农民,考不上大学就必须当农民,当农民就不需要知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记者(以下简称问):每个家长都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了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花钱越多就等于爱越多?父母花钱越多孩子就越有出息?  相似文献   

5.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本领,长大成为优秀的人才。于是,社会上迎合大部分家长的心理需要举办了各种特点班。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学习,有的还学习两项以上内容,家长陪学陪练,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6.
憧憬教育     
相信每个家长送孩子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心中都是充满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都相信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将来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7.
我叫曲民生,是曲婷婷的爸爸。多年来,我和她妈妈一直都很注意配合学校老师对婷婷进行教育。我们认为,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从大处说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从小处说,还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有出息?所以说,家长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总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将来有出息。送孩子到少年宫参加兴趣班学钢琴、美术、武术、滑冰等,已成为家长们八小时工  相似文献   

9.
“今天写字了吗?”“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们今天折纸了”或者说“我们今天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学校,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就在家自己花时间教孩子学习。这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做算术才是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这就出  相似文献   

10.
赞美的力量     
张凯宣 《考试周刊》2011,(9):203-204
在和一位家长的谈话中,家长告诉我孩子在以前的学习中,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希望我能帮助他改掉这些缺点。我说你的孩子很聪明,若能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听了我的话,那位家长变得轻松高兴起来,那个学生也很开心,刚才的满脸乌云一下子就散去了。从此,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父母把对孩子的关爱扭曲成了溺爱,而溺爱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让孩子高消费。在一些家长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当然要让他生活得幸福些。要为孩子创造舒适的条件,要让孩子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其实,这可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有出息。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你不要脸、你永远都赶不上某某某……这些家长随口说的一句话,却有可能带给孩子一辈子的阴影我们来看看大家在微博中是怎样探讨这个问题的吧!孩子们的心声网友天天:你看看人家某某某你永远都赶不上谁谁谁你一点出息都没有你让我丢脸,这些是我们班的孩子经过评选,评出的最伤孩子心的话。从小  相似文献   

13.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大的作为,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一次家长期望值的调查中,找发现对孩子期望高的家长为数不少。想让孩子当这个“家”那个“家”的且不说,眼前上各种特长班的几乎占70%左右,英语、绘画、钢琴、电子琴、游泳、武术不一而  相似文献   

14.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渴望孩子获得成功的家长也不能算是好家长。事实上,天下没有一位父母不渴盼着子女在人生道路上成为强者。当一些杰出青年风采飞扬的时候,家长们总会用艳羡的目光看着他们,总会在不经意中说:“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有出息呢?”然而,家长们是否想过,成功到底是什么?新世纪的成功标准又是什么?从今年起,我们请家长朋友们走进我们的新栏目《成功新概念》,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成功,感悟成功,并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为您的孩子构筑一道成功的起跑线。另外,成功不分先后,成功有大有小,如果您在生活中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轻易地给一个孩子下定论,譬如这个孩子很聪明,那个孩子脑袋不够用,因为智力的高低与成就的大小之间并不一定是等号。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智力高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越性,但作为孩子本身,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些,他们认为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事实也证明了,聪明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有出息,相反,智力不  相似文献   

16.
徐亚娟 《幼儿教育》2013,(Z1):72-73
我园是一所公办乙级幼儿园,是杭州市上城区政府、教育局为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而创办的,目前共有9个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95%。经了解,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充满期望,要求孩子比自己有文化、有出息,但大多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自己无暇顾及,只要按时交费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即使能认识到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履行家长的教育义务,也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家教无效  相似文献   

17.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因而十有八九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抓得紧。下面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介绍几种能让他们用功学习的方法,供家长朋友们借鉴。缩短时间法。如果你想要孩子做1个小时的功课,那么就把这1小时的时间稍微缩短一些,让孩子做50分钟。事  相似文献   

18.
张承光 《山东教育》2006,(7):109-112
陈老师还是一位非常明智的家长。他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许多人提起陈老师教子都竖大拇指。“看人家老陈就是教子有方,孩子多有出息。”“老陈真有福气,妻子贤惠,孩子个个孝顺,省心,学习又好。”  相似文献   

19.
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聪明伶俐,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孩子彬彬有礼,人见人爱,做家长的就更加心花怒放了,因为孩子的教养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难怪别人夸奖“这孩子真有教养!”时,孩子和家长一并体面、一并风光!“养不教,父之过”。教养是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行和修养,教养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长的教育。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这说明合格的家庭教育必须是“有教之养”。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认为,孩子要出落为有出息、有教养的人得按照这样的程序发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童子礼》把“修身”的微言大义化作…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时评     
《教育文汇》2012,(5):8-11
孩子有时不听话并非坏事平时走亲访友,经常听到大人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听话,就知道调皮捣蛋,专门和你对着干。其实,家长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不已。无数事实证明,不听话绝不是"没出息"的代名词,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很多都有出息。古今中外,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