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秋蓉 《学子》2015,(5):43
所谓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预测,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3.
数感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建立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把数感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而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感是新课标中所提的六个核心概念之首,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简单传授便能获得,培养学生的数感,其实是培养学生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之后内化成一种对数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呆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解释道: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会做基本的算术运算,数感是由学生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识结构。因此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7.
8.
王有权 《小学生》2013,(10):77-77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将数感摆在相关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位置,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的重要性。数感是一种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当然数感的形成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断通过观察、体验、操作、反思等学习活动才能养成,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问题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一、在运算中得到提升数学运算是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技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10.
数可以用来表达与交流,可以帮学生认识事物.数感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结合笔者培养学生教感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教感,包括创设实用的问题情境、矛盾型的问题情境、类比比较型的问题情境、谬误型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在问题情境中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救感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学生数感的建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数的意义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发展抽象思维,实现理性提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包括联系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理解数并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选择有用的策略和恰当的方法,能估计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等等.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走近数学,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  相似文献   

14.
一亿有多大是一个综合应用内容,由于数值大,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教师可引领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探寻数感、建立数感、提升数感。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学生学习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联系生活,形成数感;创设情境,体验数感;实践操作,领悟数;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6)
所谓"数感",就是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由此可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17.
张玉煅 《福建教育》2007,(7):108-10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由此可见,良好的数感起着探索的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一个苹果重200千克,小猪的体重是30克,看一场电影需要2分钟……"教师讲解作业时,每每讲到这样的答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捧腹大笑,表现出了对错误答案的否定。可是到了练习的时候,却又错误连篇。在感慨之余,我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怎么了?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学生良好数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