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姚春梅 《青年记者》2008,(14):27-28
台湾政坛从来都是热热闹闹吵吵嚷嚷,每一细微的事件都能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前段时间的"跳海"事件更是让媒体"兴奋"了一把.  相似文献   

2.
戚鸣 《传媒》2013,(2):62-63
澳大利亚社区报多为免费发行,只有少数社区报在便利店出售.布里斯班的社区报《Southern Star》,每周二至周四会被用皮筋卷成卷扔到每家信箱边的草地上.除了投递到家庭,该社区报在城市中心、地铁及社区里的便利店、修车店都有发放,以方便客人拿取.本文以《Southern Star》 为例对澳大利亚免费社区报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纸媒的发展有所借鉴. 《Southern Star》 的版面形态和内容特点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1887年,他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说,"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罗密斯第一次把该书翻译成英文,"社区"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概念之一.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粮食问题在国人眼中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从"民以食为天"的内政稳定论,到"谁来养活中国"的国际政治领域"中国威胁论",都时刻提醒当政者对振兴农业和发展粮食生产予以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网络社群参与对个体社区归属感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网络社群参与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动机都可以正向显著预测个体社区归属感,娱乐消遣动机则无法显著预测个体社区归属感。同时,网络社群参与的卷入程度和自我揭露程度都可以正向显著预测个体社区归属感,但满意程度无法显著预测。总体而言,网络社群参与有助于个体的线下社区归属感,这体现了网络社群的"连接"和"黏贴"原子化个体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5.
何力 《新闻前哨》2009,(4):13-13
新媒体是发展趋势,发展的环境也很好,比纸媒、印刷媒体好很多,无论是和政府的监管还是资本市场的关系。因为新媒体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来没有准确的鉴定过,新一代的互联网、视频、社区都算,分众也觉得自己是新媒体,很多。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由东南商报和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电子杂志"社区周刊"正式上线(网址:bbs.768.cnnb.com.cn/shequ),这是浙江省平面媒体和高校首个"社区新闻"多媒体合作项目."社区周刊"报道内容主要为宁波社区新闻、社区文化、社区人物及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媒介不止足提供信息的通道,它从来都是拥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利益诉求的社会组织"①.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开始. 邢台日报把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作为运用舆论力量配合"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开设了社区新闻专版和"社区故事"专栏,并举办了"共建和谐社区"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家合作网络中发现隐含的研究社区对于理解科研人员的合作和交流模式,挖掘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社区-作者-主题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科研人员之间的合著关系和论文的内容来发现隐性的子社区,并提取出每个子社区中的研究主题以及每个子社区中有代表性的科研人员.本文还给出了基于Gibbs抽样的社区-作者-主题模型的推断算法.在NIPS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社区发现算法所发现的研究社区和研究主题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专家预测,未来3-5年,我国新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达60-80万人.传媒业从来人才济济,新媒体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人才缺口呢?新媒体,全业务,高要求新媒体的"新"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旧",主要体现在交互性、即时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在三网融合的新媒体时代,在资讯即时呈现的微博时代,每一台终端都是一个集成媒体和发布平台,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或受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人们在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以及网络社区归属感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人们通过网络联系的人呈现出"差异格局",同龄人和朋友居于差序格局的中心;二、人们通过网络主要维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三、大多数网络社区参与行为停留在"浅层参与"层面,网络社区归属感不强;四、网上的网络社会规模与网络社区归属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网络社区归属感是可以逐渐培养的,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时间更多,网络社区的归属感或许会有上升的趋势.但这还有待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12.
韩国学习模仿别国的东西,似乎从来都有"大肚菩萨"的派头.但对源自中国的汉字,却显得"小肚鸡肠"了. 醉倒在朝鲜字母 众所周知,东亚的韩国、日本和中国,有约定俗成的"汉字共通规则".例如,这三个国家的人到彼此国家,即使不会当地语言,"只要用汉字写出必要的内容,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传达所要传达的意思".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已成为"过去式".  相似文献   

13.
社区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开展这项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通过做好社区档案工作,推动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群众需求,维护人民利益,进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具体地落实到档案工作实践中.营口市通过搞试点、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加强社区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社区档案管理办法,使社区档案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志愿者群体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本文以"咸东小哥"为研究对象,从媒体人的视角出发,运用参与式观察方法深入社区观察、体验、访谈,通过概念化、英雄化、符号化的媒介呈现,梳理"咸东小哥"在社区治理中的现实意义和政治赋义.研究发现,"咸东小哥"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媒介呈现以表扬为主,缺乏对其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传媒学家麦克卢汉曾经断言:"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①但从来没有一种技术能像网络技术那样显著而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文明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杨自强 《中国记者》2012,(10):108-109
社区报是新闻纸更是实用纸 社区是个舶来概念,中国近代以前并无"社区"这一说法,当然更无"社区报".在西方的文化理念中,"Community"意指社区、部落、团体、相对独立小社会等,最早把"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引入社会学的美国城市社会学奠基人罗伯特·帕克,把社区定义为"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可见,社区的本质是地理上的相近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归属感,其核心就是地域性和心理认同,地域性是它的物质特征,心理认同是其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报纸联合网NNA这样定义社区报:"现在,区分一张报纸是否是社区报的特征是看它是否是为一个特定社区提供信息服务。社区是指一个地域上、政治上、社会上或者是宗教上的共同体,并且这个共同体共有从属感。一些社区报只在网络上存在。任何一家定位为一个特定社区服务的报纸都可以称为社区报。"1本文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社区报如何发展和社区报的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闲话",指的是<开卷闲话续编>这本书.先说"开卷".曾经是六朝故都的金陵南京,不仅是春风胜游之处,从来也是书香馥郁之地.如今但凡喜爱读点好书的文化人几乎都知道,南京有座气度不凡的凤凰台饭店.之所以说它"气度不凡",是因为这家饭店创办了一份名为<开卷>的读书杂志,免费赠给来店的客人和海内外的一些书爱者与文化人.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的进步、繁荣是每个公民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从宏观上说,改革要配套,社会发展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的改革,大体同步,配套成龙;从微观上说,抓社区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分子,家庭是社区的原子.社区是文明的前沿,是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的是美好的""社区报是美国的心跳",中国传媒大学陈凯老师的专著《走进美国社区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句话.自从2012年初读完此书后,笔者便开始持续关注和研究社区报,并策划制作了关于社区报的专题在当年6月的《传媒》刊发,专题定名为《社区报前途几何?》,是带着问号来研究的.4年后,我们又在本期推出了关于社区报的专题,专题定名为《社区报的蔚蓝色未来》,从专题名称的演变可以看出,对于社区报,我们更有信心了,认定其将是报业蓝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