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种幽默     
彭新华 《初中生》2018,(7):34-35
不冷 西泠印社在老社长赵朴初先生逝世后,公推启功先生担任第六任社长. 这天,中国书法家协会某位领导专程前来参加印社例会,启功先生作为社长发言.发言中,免不了要提到“西泠印社”.那位领导听后,好心地小声提醒先生:“是‘西冷’呀.” 先生听了,笑着说:“你冷,我不冷.”原来,领导有心为他纠错,奈何自己却不识“泠”字.  相似文献   

2.
1956年,我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朱光潜先生在西语系任教.先生通古今、贯中西,在文学、哲学、心理学、美学诸领域的修养既广且深,极受青年学子仰慕.为了探求做人的道理和寻找治学的门径,先生的处女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成了我入学后的读书首选.  相似文献   

3.
相传,某一山下有所学校,学校内有位先生,这位先生喜欢背诵圆周率,他要求他的学生也要背,要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位.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五八九七九三二三八四六二四……学生背不出来,经常受到先生责罚.这位先生与山顶寺庙里的一个和尚关系甚好,几乎天天上山与和尚喝酒对饮.一天,先生又上山找和尚对饮去了,学校有位聪明的学生灵机一动,把先生上山喝酒事编了几句话,叫大家背熟.这天先生喝酒回来,又命学生背,不料学生都能背诵如流: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死!先生听后哭笑不得,学生倒用此法记住了圆周率背诵圆周…  相似文献   

4.
教师之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编这本<我们怎样学语文>的? 王丽:事实上,早在3年前,我便已经开始本书的约稿工作.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专家、时年86岁的程千帆先生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海的于漪先生已应约为我写了稿子.程千帆先生当时已因病住院,接到我托钱谷融先生捎去的约稿信后,竟扶病为我誊抄了自己以前发表过的一篇千字短文--<有恒斋求学记>,还附上一封亲笔信寄给我.当我收到那用颇有书法功底的钢笔小楷誊抄出来的文稿与信后,心里真是说不出什么滋味!此后没过多久,程先生便去世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老人家的绝笔.他的手稿,我一直保存着.每一看到,便觉有一种无言的督责,教我坐立不安.于漪先生当时也身体欠佳,在家养病.我去看望她时,她一听这个想法,非常支持.待我回到北京后,她的稿子随后便寄到了,而且写得情深意挚,真切感人.  相似文献   

5.
张浩逊先生1968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后回祖籍江阴务农.1973年9月至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师从吴企明先生,从此开始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王学奇先生,生于一九二O年六月三日,系北京密云人.一九四六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校时受业于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颇受先生的青睐和奖掖.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先后曾在东北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河北天津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在读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后曾感慨地说:“天下之事,有其识未必遭其时,而当其时或无其识.”这话用于张岱年先生过去一段时间及其理论遭遇,也多少有几分契合.所幸,近年来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主,举办了一系列张岱年先生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他的论,开启了张岱年先生的理论贡献为世所重之先端.  相似文献   

8.
高鸿业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学界杰出的教育家,西方经济学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今年恰逢高鸿业先生百岁诞辰,本文系统总结了高鸿业先生的经济学教育思想.本文认为,高鸿业先生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面的主要观点、对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对我国西方经济学学科建设,以及关于中国经济学建设的论述等,不仅在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丰厚的特定形式的物质财富(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9.
与加德纳先生关于“多元智能研究”的问答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19日,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出席了"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国际论坛暨DIC国际合作项目第三届年会,并作了题为"从多元智能角度谈教育"的主题报告.针对此次报告的内容以及在研究和实践中大家的一些思考,在会议结束后北京教育学院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问题,通过E-mail的方式与加德纳先生进行了交流.下面的内容就是根据我们与加德纳先生的通信进行整理后写成的文章,提供给大家,以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多元智能理论和加德纳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央街 《职业技术》2005,(10):48-49
夫妻一般都希望对方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往往很难做到.邻家夫妻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下班后,太太都会在嘴边挂着公司的事.先生听烦了表示,把工作留在家门外.但太太仍然每天到家后找他讨论公事,使先生觉得自己一直没下班,两人因此常起争执.  相似文献   

11.
1937年,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师废名为避战祸,从北平回到家乡黄梅.40年代前期,他在黄梅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废名回北大做教授后作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生动地描述了他(即下文中的"莫须有先生")的教学生活.例如下面的一则趣事.  相似文献   

12.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曾回忆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鲁迅先生非常尊敬这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他们师生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在老先生谢世后,鲁迅先生还与他的家人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人品还是学问,钱先生都是我们的楷模."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于12月19日逝世的消息在传播媒介公布后,学术界、社会科学界为失去一代宗师而痛惜,人们对钱先生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一些曾与钱钟书先生相交多年的朋友、有过学术往来的同事以及受过指点的后学,纷纷向本报记者回忆了在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他的为人、治学的风范与业绩.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皇皇20大册的<全敦煌诗>,这是近年来敦煌文学文献整理的又一重大成果.本书的顾问是著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主编是著名敦煌文学研究专家张锡厚先生,而我则忝列副主编.这些署名是书出版后我才知道的,现在周、张两位先生都已作古,我有义务把我知道的这套大书的编辑情况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5.
潘雄伟先生,原为香港明爱乐仁学校校长,后移民到加拿大.离开香港前夕,他写给我一封信,表示了总有一天要回祖国服务的强烈愿望,并在信里附了一张特制的卡片,上面印有孙中山先生语录"人生以服务为目的".1998年,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年,他终于回来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师孙止畺(讳望)先生辞世已经六年了.先生喜好远次山,他早年即撰写《元次山年谱》和《箧中集作者事辑》,后又编校《元次山集》,皆为学术界所推崇.元次山以聱叟和漫叟为号,先生晚年亦自号蜗叟.元次山人品仁厚高洁,文风则淳古淡泊,“独挺于流俗之中”,世所敬仰;先生的道德文章亦似之.  相似文献   

17.
我读了一本让我十分难忘的书,那就是《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主要讲一头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十分不幸的是它是一头落脚猪.阿拉布先生想把它杀了,可被弗恩制止了.弗恩把威尔伯养到了第三个星期后卖给了朱克曼先生.在朱克曼先生的农场里,威尔伯认识了夏洛——一只蜘蛛,然后知道了圣诞节一到它就要被杀掉的命运.夏洛为了救它,在自己的网上陆续织出"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和"谦卑"等字.最后,威尔伯得救了,夏洛却死了.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井内洁先生第一次到南京访问时,听市博物馆的顾苏宁先生(笔者大学同学)说我正在日本京都大学留学,有关六朝的问题可以就便向我咨询.不久后便收到井内先生的来信.2001年3月乘整理回国行李之隙,前往神户近侧的明石市拜访了井内先生.尔来10余年,井内先生平均每年至少来南京3次,加上我在这期间的数次访日,屈指算来已经见面近40次.每次见面,参访考古工地也好,向专家请益也好,闲坐小酌也好,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六朝的瓦.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先生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先生的谈话》是王明在情势紧急下以毛泽东名义发表的一篇反驳国民党“一党专政”言论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发表后为中共在舆论上争取了较大的主动.同时,《谈话》一文的起草、发表也多少体现了王明当时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宾四先生,于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大陆学界倍感痛惜.宾四先生既是诸祖耿的好同事,又是他的好朋友.日军侵华,宾四先生与北平各校教授联名通电当局,力主抗战.后随校徙迁西南,执教授课之余,精心著书立说,激励青年抵御外侮,谆谆教导学生认真读书,研究学问,学会做人,“中国人不要忘掉中国”,不要对民族文化妄自菲薄.先生在台曾多次发表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