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G846.19 9903254如何发挥乒乓球发球的威力[刊,中,I]/周洽∥体育师友.-1999(2).-18-19(XH)乒乓球∥发球∥技术∥基本功∥训练G847.145.3 9903255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The studyof sports injuries for younger badminton athletes[刊,中,I]/刘开物∥四川体育科学.-1999(1).-23-26表3参7(XH)羽毛球∥损伤∥综合症∥调查∥青少年通过对121名青少年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显示羽毛球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踝、膝、肩、手腕部位为多。膝、腰、肩、腕部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腰部的骨性损伤多于软组织损伤。末端病、膝、踝关节滑膜炎及肩袖损伤,手腕扭伤及 L3横突综合症,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四个奥运项目有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四个项目的运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1.四个奥运水上项目运动损伤研究情况研究结论主要有:(1)游泳运动项目损伤常发生在腰、肩、膝、踝等部位,跳水运动员损伤多发生在腰、腿、手腕、眼等部位,膝部、上肢及面部是水球运动员的常见损伤部位,花样游泳运动员损伤常见于肘部和腕部。(2)游泳运动损伤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我国游泳运动员损伤发生率高于国外运动员。(3)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与专项技术动作、专项训练年…  相似文献   

3.
对海口市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对海口举重运动员肩袖,手腕,腰膝等部位损伤的性质及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受伤的规律,针对3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做了统计和调查,提高分析总结原因是: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经常出现翻铃,提铃,支撑等动作,所以,运动员在做极限运动时就容易出现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缺乏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差,训练计划不合理.针对这些些问题做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排球运动是世界上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率估计在二到五人每一千训练比赛小时,主要的损伤部位是在肩、腰、膝、踝等部位,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成体系,因为各研究的损伤标准不一。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从内外两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三军 《体育师友》2009,32(4):74-76
根据对广州市体校业余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损伤情况的调查发现:摔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但较多为轻微损伤、较少的轻损伤和较少的严重损伤,摔跤损伤的常见部位有头、腰、膝、肩、肘等各部位。文章对摔跤运动损伤发生率、损伤常见部位及发生损伤的原因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结合其它运动项目中的损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此外,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损伤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法,在对200名保龄球练习者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保龄球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和预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保龄球损伤以腰、膝、手指、肩、肘部位为多。手指部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女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相似,大部分损伤发生在扣球和拦网时,损伤多发生于踝、膝、腰、肩等部位,女排运动员对肩关节的损伤更敏感。针对损伤的机制,提出了预防和时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家皮划艇青年队进行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为备战2020年奥运会提供数据及理论的支持。通过研究发现:划艇运动员的总分情况整体优于皮艇运动员;大部分运动员髋、膝、踝三关节在单一的运动平面中具有较好的协调和稳定性,但在两个以上的运动平面中完成动作的稳定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运动员的髋关节、肩关节及股四头肌柔韧性存在不平衡现象,左侧链与右侧链在多运动平面中协调稳定性也存在不平衡现象;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且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肩和腰。  相似文献   

9.
运动损伤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如何采取相应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高水平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了解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发现损伤呈多发性,损伤部位多集中于膝、腰、肩和头等部。为预防常见运动性损伤,应该加强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提高专项训练的科学性,对身体的力量薄弱部位进行专门性训练,增加小肌群的训练手段,选择保护设施和器材保护容易受伤的部位等,力求提高和改进今后的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巩固优势地位,保持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标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 ,对参加第 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 31所高校、陕西省 5届高校田径运动会和陕西省部分地、市、县体校的 2 86名标枪运动员的运动伤病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标枪运动员的受伤率具有上升趋势 ,损伤率居首位的是肘部 ,其次为膝、腰、肩和踝关节 ,损伤发生主要在标枪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此项调查旨在进一步揭示造成标枪运动员伤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青少年业余男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省156名青少年业余男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表明:腰部发生的损伤机率最高,其次为膝部、腕部;肩部、背部、肘部发生损伤的机率最低。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为:青少年自身身体发育方面的原因,技术动作方面存在问题,对整理活动认识不足,训练缺乏科学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运动损伤主要分布于膝关节、腰部、踝关节、臀部和头、颈等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运动员的训龄无关,但损伤的程度与运动员的等级呈正比关系;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伤病特征与运动特点相关性较高,虽然专项训练是第一位的致伤因素,但伤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伤病对日常训练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完善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强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不断完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伤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沪两省市194名游泳运动员进行运动性伤病调查,主要从运动性伤病的类型、部位、性质方面对比分析不同竞技水平游泳运动员的伤病表型特征。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运动性损伤较常见,多以慢性劳损为主,损伤部位依次为肩关节、腰背部和膝关节;一般运动员常发生急性损伤,损伤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肩关节和腰背部。两组运动员鼻炎和中耳炎均常见。因此,依据运动性伤病的可能原因与机制,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运动性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高的全身性运动,尤其是2003年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以后,竞技武术套路进一步向着“高、难、美、新”方向发展,运动员运动损伤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研究从武术套路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种类、部位、原因和预防等方面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提出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研究不仅仅要注重对膝、踝、腰等常见损伤部位的研究,也要兼顾并深化对腕、肘、肩等低危损伤部位的研究,同时开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育系学生体操普修课中运动损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体育系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理,对广州体院体育系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系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中损伤部位较多的是掌、膝、腕、腰、肩、踝等;损伤性质多为拉伤、扭伤、挫伤、擦伤: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技术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和缺乏保护帮助。并且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随学期、季节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举重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共调查 2 6 5名男女举重运动员。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 ,男女合计患者率为 78.4% ,而女性为90 .0 0 % ,共检出 12 1种损伤 ,但常见的集中在 12种。受伤部位以膝和腰患病率较高 ,依次为腕、肩、肘、髋。 73.8%的损伤是慢性损伤或急性转为慢性的损伤。除膝患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外 ,其他如受伤种类 ,疗效以及受伤原因等 ,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损伤原因以错误技术动作 ,强度或量过大 ,以及身体疲劳等因素为突出。提出了减了损伤的预防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功能训练的理念来源于康复领域,现已逐步应用到运动训练中。由于乒乓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乒乓球运动员肩关节、腰椎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常出现的功能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功能训练建议。乒乓球运动员可根据情况,增加改善肩关节、胸椎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范围的训练,提高肩胛骨、核心和下肢稳定性的训练,以及改善肩袖、躯干肌力不平衡的训练,通过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有效减少乒乓球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