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雪韵诗魂     
从小到大,喜好总在不断地变化着。唯有雪是我的挚爱。 小时候,只是爱雪的顽皮。看似白皑皑的一片,捏在手里,就变成了紧实的雪球。向一个好友投去——“啪”的一声,刚才还硬硬的雪团便在那亮蓝色的底色上绣出一朵绽放的自菊。于是,两片鲜艳的色彩便在那雪白的画布上翻滚成一团,留下一道道浅灰的印记,仿佛一张只用淡墨渲染,而不用重彩勾勒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2.
在对“阬”的字义和史料分类辨析基础上,结合考古遗址及历代文献语言使用情况和历史环境分析,认为长平之战的“阬”有山坡山岗之意,同样也是一种京观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坑人”无不与“诈而尽阬之”有关联;长平之战出现的“阬杀”现象是当时战国的宏观“战”背景和秦称“虎狼之国”的直接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3.
各版本《韵镜》于外转第三十九开上声琰韵三等溪母位置列有"(平页)"或"頇"字。然"琰"韵为收-m尾的韵,"(平页)"从"平"声,"頇"从"干"声,并与"琰"韵收-m尾不协。前辈学者对此一现象已经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今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一现象重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宋代书坛被"尚意"书风所笼罩,"意"作为宋代书家集体秉承的圭臬,可谓一时风头无双,然赵孟坚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空出世地喊出了"宗唐"说,其"学晋不从唐入,多见其不知量也"的见解,振聋发聩,成为宋代书坛的绝响。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韵缓”说研究基础上,对“韵缓”说及其与叶音说的关系进一步展开论证.叶音说与古音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对“韵缓”说的传统认识,进而对传统叶音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他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了"韵味说",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首先对"味"这一审美范畴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司空图的"韵味"说的内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司空图提出的诗歌创作如何达到有"韵味"的途径。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诗歌形象创作来说,作者在创造形象时要直致所得,万取一收;二是从诗歌意境的营造来说,创作者要做到离形得似,思与境谐。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做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从内容到方法对"韵味"说这一诗学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在诗歌理论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梓 《中国教师》2009,(17):28-29
<正>"状元"作为一个令人艳羡的称谓,是科举功名中最高的荣誉,是科举制度金字塔顶那个熠熠生辉的塔尖。"五百人中第一仙,等闲平步上青天。绿袍乍着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棉。时人  相似文献   

8.
习题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载体。习题讲评是厘清概念、明晰思路、夯实习得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习题讲评常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往往是“被订正”,以致“高耗低效”。笔者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为指导、采用“学生说题”策略以来,改变了这种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说题”主抓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上“说题”、课后“跟进”,即:课前教师精选习题和示范说题、学生订正反思;课上小组交流讨论,生生互助汇总交流展示;课后学生整理纠错本、教师个辅答疑。从“讲题”到“说题”,一字之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十多年来,所教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形成了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的词作不丰。但他的词对豪放派和婉约派都有影响.后人评价很高。词作不仅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还诉说了他的百转柔情.展示了这位北宋名臣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宋元韵图《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中所列门法有同有异,有些门法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完全一致,有些门法则属新增,反映了门法的不断细密,也体现了语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明代本悟《韵略易通》中的“重某韵”批注,一直是声韵学史上大家关注的问题。赵荫棠、陆志韦、龙庄伟先生都曾对此做过研究,但是到现在总觉得还余留下些疑问。文章试图从同时代另外一部声韵学——毕拱辰《韵略汇通》中的“见某韵”批注入手,寻求出一个可以解释本悟“重某韵”的简单答案。  相似文献   

12.
诗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体系的核心,而意境理论的形成则有一个逐渐积累和演进的过程,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唐代“意境”学说,不仅是对初唐革新理论的深入发展,也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补充,它是唐代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之一,对唐诗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施 《中学生电脑》2009,(11):36-36
我爸都已经是三十七八的人了,可他还是爱“撒谎”。 小时候.他总骗我.说什么吃饭掉米粒.长大后会变成一只丑大鸭:吃饭前不洗手.会变成一头蛮干的牛:吃饭时总是狼吞虎咽的孩子.会变成一只又肥又丑的猪八戒;  相似文献   

14.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天地苍茫,一柱入云,它站立成一个字,那就是“独”。 “独”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标志,是一个人之所以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唐僧指派八戒去化些斋饭来,八戒听说找饭吃,就高高兴兴一溜小跑地去了. 老虎精见肥头大耳的八戒哼着小曲儿走来,心中大喜:好一头肥猪,我把它捉到手就是一顿美食!转念一想,听说八戒有点本事,我来试一试.他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瘦老头,左手拿一件外衣,右手拿5两银子,蹲在路边哭泣.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问题,这里有什么奥妙呢? 问题1: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拼法?怎样才能很快找全而又不重复不遗漏?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思路点睛:我们可以列出下表,从中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与西方艺术追求典型形象不同,"意境"是中国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中国艺术之美正在于它那不可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以"意境说"这一理论线索,可以探寻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那超越"泉"、"月"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9.
“0”的故事     
在数字王国里,0很骄傲,因此,他总是瞎捣蛋,惹得其他数字非常生气。 一天,数字王国举行聚会,大家正排成一队跳舞。0悄悄地跑到9的后面,拉着9的衣服,大声说:“瞧,我站在你们后面,你们就成原来的10倍了。”大家不理他,他索性跑到队伍的最前面,拿出小点点玩具,“啪”地往自己的身后一放,嬉皮笑脸地说:“嘻嘻,你们又缩小了!”说完,他收起玩具,插到队伍中间。他刚要开口说话,其他的数字互相挤挤眼睛,一下散下了。  相似文献   

20.
“纽”是传统音韵学习用的名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音韵学著作、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其含义不完全相同。今人一些论著对它的解释多有出入。“纽”的最初的含义是什么,今人说法颇不一致。《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声纽”说:“汉语声母的别名,也称纽或音纽。最初指韵书每韵中的小韵,一个小韵称一纽。后来等韵兴起,把一个字音分析成声母、韵母两部分,于是声母也就沿用了声纽这一名称”。陈振寰《音韵学》中说:“最早出现‘纽,的概念是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