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相似文献   

2.
临江仙·庆香港回归张昌言宝岛沉沦经纪半,饱尝奇耻辛酸。惊雷乍起案掀翻。庆珠还合浦,看燕舞翩跹。但记不堪回首事,世间尚有强权。兴衰荣辱岂由天。望长城伟壮,画锦绣河山。临江仙·庆香港回归@张昌言...  相似文献   

3.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相似文献   

4.
5.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相似文献   

6.
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相似文献   

7.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相似文献   

8.
9.
10.
张维利 《考试周刊》2007,(50):134-135
本文赏析了曹操《短歌行》,认为这首诗既有博大深广的思想内容,又有巧拙互用的艺术手法,诗人起伏不平的心情,复杂多端的感慨,全包孕在了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1.
独角仙     
独角仙又称双叉犀金龟。雄虫头顶生一末端双分岔的角突,体大而威武;雌虫体形略小,头胸上均无角突。独角仙主要是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和熟透的水果为食。  相似文献   

12.
曹氏诗风与北方物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者解读曹诗慷慨悲凉的风格之成因,多注重社会时代的因素,而人与物候之关系则较少论及。曹氏父子及建安诗人多为北方人,又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其耳濡目染,感物兴怀的自然帚物无不具有北方属性.北方偏凉的物候在建安文学中留下痕迹。带有更多苍凉的人生悲感之建安诗人。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同北方的物候紧紧熔铸在一起,构成了极为慷慨悲凉的境界,使其诗呈现出慷慨悲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赵洁 《林区教学》2013,(7):28-29
《短歌行》所体现的慷慨悲凉,历来以其深沉的情感体验使受众为之震动,就其情感实质乃是以慷慨悲凉抒写自我意识,是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李白的“仙性”主要表现在他的天才卓绝、性格狂放和诗风飘逸,而不是超尘脱俗,“不食人间烟火”.文章认为,作为社会观念形态的“仙”都有至美至善的含义,而人们对不相同的仙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常常将自己的某种理想和愿望附会到观念中的仙的身上,古来人们推誉李白为“诗仙”,主要是指他“带有肯定性喜剧形象特征”的“狂放之仙”.文章认为,李白的种种求仙访道的言论和行动,本质是或者想借此来捞取政治资本,或者借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发政治牢骚,而不是真正想超脱现实.  相似文献   

15.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学生准确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感受提供较为可行的文本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辽南行署是为适应当时的战争形势而建立的,本文介绍了四保临江战役时期辽南行署的由来及党政军概况;辽南行署的行政地域及县市概况;辽南行署的敌后斗争及其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46年末至1947年初,东北民主联军英勇地进行了"四保临江"战役。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的胜利扭转了东北危局,为我军解放东北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兼南满军区司令员的肖劲光同志在四保临江战役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自刘鼹的《风骨》篇和严羽提出“建安风骨”这个概念后,学术界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观点颇多,且有分歧,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建安风骨”除了其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情辞慷慨,格调道劲外,建安风骨另外主要特色就是它的人文意蕴,它构成了建安文学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曹操的<短歌行>慷慨悲凉,创造出了丰富深远的意境,解读此诗应把握住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创作传统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以真正进入诗人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从李白举杯邀明月,到苏轼把盏问青天:从文君当炉卖酒.到贵妃醉酒牡丹花下。诗与酒酝出了泱泱中华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酒文化也就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词创作,中国文学史上也出现了数不清的与酒有关的旷世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