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消防执法领域普遍执法质量水平较低,而将在司法领域运转良好的案例指导制度引入消防行政执法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引入之前,首先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对引入加以论证,其次,在此基础上从颁布指导性案例的主体,指导性案例的颁布形式、选取途径、选取标准以及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等几个方面搭建了消防行政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刑事指导性案例要获得"共同体共识",就必须符合《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条件。从第一批刑事指导性案例开始,尽管每个案件裁判要点中包含了入选案件适用法律的基本意见,但是在定罪指导性、法律适用指导性和文书形式指导性等要素方面并不明确,因而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指导性案例的应有功能和价值。以"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为样本分析刑事指导性案例在指导性要素上如何加以改善的问题,或许能够促进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制度出台后,围绕该制度的讨论随之升温,其中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功能是讨论的重点。从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出发,探究当前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在分析大陆法系判例与英美法系判例差异的基础上,阐述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进路选择,探讨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漏洞填补和说理论证规范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指导性案例的功能定位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指导性案例的编纂体例”的探究为切入点,结合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时下法治发展所面临的方法论困境与需求,并在论题学思维的指导下完成对指导性案例编纂体例的基本构想.对指导性案例编纂体例探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其进行汇编整理,而在于确定案例指导制度的法治思维,通过论题学思维引导和形塑法官法律思维和方法,以弥补传统法治体系性思维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主要"立法目的"在于统一司法适用,标志着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初步建立。《规定》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是其核心,指导性案例的应当参照是指在确定为类似案件的前提下,分别情况对于指导性案例的遵照、仿照和参考。在当前制度条件下,为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在我国统一司法适用、宣传法制等作用,应当利用法院的内部制度。在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关于指导性案例的相关制度的时候,再明确赋予指导性案例以法律强制力。  相似文献   

6.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二五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鉴于案例指导制度具有弥补立法的不足,制约自由裁量权,促进司法和执法统一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效仿,在本辖区内积极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指导本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然而,各地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因此探讨行政指导性案例概念、名称、效力、发布主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概念及特点进行解析,明确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判例法的区别,并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指导性案例的创制主体、编选标准、编选程序三方面对完善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4):60-65
作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指导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提升。但司法实践表明,指导性案例的实际援引活动呈现出司法制度竞争、案例遴选标准不科学以及指导性案例类型偏差与地域化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来自于我国司法经验主义援引传统的缺失、案例遴选与案例援引之间供求关系失衡以及我国指导性案例援引规则的缺位。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指导性案例的实践价值,推进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我国应当建立以案例查询规则、案件区别规则、指导性案例援引方式规范等规则为主体的指导性案例援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最高院和最高检通过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建立了案例指导制度,意在通过指导性的司法管理和行政方式来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与判例法系不同,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有着自己的特色,同时它也使我国成文法传统中法的统一性与司法的创新产生了冲突,加之指导性案例定位不清,与司法解释的关系模糊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操作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
公开裁判理由,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性,对于解决诉讼争议,化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上诉、申诉,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强问题,本文从剖析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强的原因出发,借鉴域外裁判文书说理性的经验,为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的提高提供思路,建构符合我国司法实情的说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案例,各个部门法都选出了典型的案例作为以后审理案件和判决的依据,各个法院在以法律为依据的前提下,也可以依据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和法律法规具有同等的效力。从中我们看出了中国的司法制度正在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吸取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从而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意味着中国司法开始尝试一条"法律判案"和"判例判案"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适用统一事关公正司法长效机制建设的成败,数字时代的新型案件给法律适用带来了挑战,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及时发布权威案例以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在司法实践中,指导性案例等制度定位不清晰、类案检索等实体应用不健全等法律适用不统一问题,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因此,构建立足于解决新型疑难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中国式判例制度将成为一种抉择。建设中国式判例制度将有助于促进权责配置改革与激励体制建设,发挥司法发展与人民司法需求间的矛盾调节器作用,建设实现路径包括:明确判例制度的法源效力、加强判例制度与制定法适用的程序性衔接。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方法是法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对法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已成学界共识,因此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开展案例教学。以经济法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类型化案例的搜集与裁判思路矛盾的展开以发现与提出问题,通过系列案例的积累与变迁展示法律条文解释的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规律,通过中外案例的比较阅读与研究加深对制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理解。当然,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学生精力的投入、案例资源的获得等。但在当下,法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案例研究和同行合作编写案例教材,克服这些困难,并共同推进案例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司法独立不够,司法权从总体上缺乏权威;另一方面对法官裁判过程的制约不足,司法公正难以保证。建立判例拘束制度既有助于改善法院在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扩张司法权威,同时,又有助于从裁判的实体结果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限制司法权力的滥用。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仅具有指导性,而没有拘束力,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当将公报案例定位于有拘束力的判例,以达到既扩权又限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指导性案例要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能使各级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例时参照"适用,最高院还需制定更加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坚持法律至上基本准则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法外因素融入司法裁判,对于弥补传统法条主义的不足,实现法律与社会、政治效果相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理念与具体的裁判规范,当前我国法院在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面临着适用方式简单机械、“价值”适用差异化较大以及规则逃逸、法外裁判等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坚持后果主义裁判思维有限性适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法律适用方法与规范性制约,具体包括: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以明确裁判适用的价值对象;区分其所扮演的“说理依据”与“裁判依据”两种不同角色;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方法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论证;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与一般“类案”的裁判经验导向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施,对危险驾驶入罪问题,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在司法界均有不同声音,其中呼声甚高是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对"醉驾"标准做出相关解释。最近,最高院回音对此将以"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下发全国法院参照适用,以统一和规范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人们希望案例指导具有接近司法正义、彰显司法理性、整合司法资源等法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指导纲要(2004-2008)>的公布,有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正式提上司法改革的日程.在行政诉讼领域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分析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缺陷,有利于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规避制度作为冲突法上一种争议较大的制度,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对于是否应该确立这种制度,各国的冲突法立法与理论上均存在着不小争议。主要的分歧在于法律规避问题的界定、构成要件、效力以及法律规避制度的独立性等问题。本文从法律规避的主要分歧问题上入手,归纳梳理其各个方面存在的争议。最后总结法律规避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全文对其未来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问题案例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精髓,是数学的"心脏"。案例式教学是问题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教学时应渗透能力培养目标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活动中,所设置的教学案例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典型性;所开展的案例教学活动要凸显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发展性;所实施的案例评讲活动要体现指导促进功效,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