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汉传因明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论证法称因明的演绎逻辑体系与陈那因明的非演绎逻辑体系有根本的差别.本文以玄奘的"唯识比量"作为标尺,论述法称因明在认识论、逻辑和辩论术三方面全面改造了陈那因明.论述了法称建立因后二相的思路与陈那有根本差别,是导致体系差别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近似于"所闻性"因的实例,指出陈那的不共不定因在法称因明中不复存在.这是法称对陈那因明作体系性变革的重要特征.从法称<滴论>和法上疏找到根据,批评百年以来流行的归纳说.本文还找到了藏传研究者误用法称因三相来解读陈那因三相的原因.简明扼要地阐明不可得因在逻辑上没有独立性.设立此因主要为方便建立论式.文章最后解释了法称因明异法式独自成立的逻辑依据.要之,本文对当今国内因明研究中的诸多重要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量论因明学是因为辩论的需要而产生的.量式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必须恪守的众多规则之一.量式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早期耆那教和正理派富差耶那提出的十支论式,到正理派确立的五支论式,以及后来集大成者陈那改造的三支论式和法称发展的二支论式,到最后藏传因明的应成轮式.从它总的发展过程来看,量式的形式越来越简约,所有的论式到最后只有回到现量境,才能最终确立正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陈那、法称因明与西方传统的三段论相比较,指出佛教逻辑从推论前提是否为真的角度来建立推论的基本规则即因三相;西方传统的三段论从形式是否有效的角度来建立推论的一般规则,这反映了佛教逻辑与西方逻辑的根本差异.本文首先指出佛教逻辑中的典型谬误即似因并非形式谬误,其致误之由在于前提为假.佛教逻辑从实质的角度来探讨有效性,不同于西方逻辑形式有效性的概念.佛教逻辑所说的推论其实都是论证.推论前提的真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因三相的保证,又因陈那、法称因三相的不同而有区别.陈那的因后二相由于除宗有法的限制,只是前提为真的一种例证,其推论并非演绎;法称的因三相则全面保证了前提的真,其推论达到了演绎.法称恰恰是通过剖析推论前提为真的知识论基础从而改造了陈那因明,这体现了佛教逻辑的知识论性格.实际上,佛教逻辑关注前提的真,这已经预示了它在历史的发展中向佛教知识论(量论)的必然转化.  相似文献   

4.
因明俗称佛家逻辑,其代表着古印度逻辑的最高成就。因三相理论在整个量论因明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指出因三相每一相之应有的逻辑含义,并指出对因三相之符号化是一种有益的解读方式,但这种解读因三相之方式似离佛教逻辑之本旨依然有些距离。通过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对因三相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因三相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因明俗称佛家逻辑,其代表着古印度逻辑的最高成就。因三相理论在整个量论因明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指出因三相每一相之应有的逻辑含义,并指出对因三相之符号化是一种有益的解读方式,但这种解读因三相之方式似离佛教逻辑之本旨依然有些距离。通过从逻辑和哲学的角度对因三相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因三相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逻辑有三大源流,古希腊的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之学和古印度的因明学。三者都与认识论问题有着密切联系,本质上是同一范畴的科学,即是有关推理、论证方法、思维方法的学说。其中以古印度的因明为最早,它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经历了古、新两个发展阶段。公元五世纪,陈那撰写了《因明正理门论》等因明论著,划时代地把古因明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成为新因明。新因明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即是改古因明的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三支论式是新因明中的核心问题,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三支论武,就可以较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7.
运用因明与逻辑的基本常识,对姚南强《再论“因三相”———对郑伟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几点质疑》一文进行反质疑。  相似文献   

8.
从"说理式班会课"到"心法式班会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说理式班会课"的诸多弊端,要求"心法式班会课"实现从"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从"问题导向"到"成长导向"、从"生硬说教"到"活动体验"的三大转向,并在其具体实施中通过对话生成、叙事共情、活动体悟、协同共育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德自我构建、内生外化,真正实现班会课的走心育人。  相似文献   

9.
从《梧门诗话》看法式善的唐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式善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文论家。《梧门诗话》是法式善历时多年所撰成的一部诗话著作。在这部诗歌理论作品中,法式善评点了清代乾嘉诗坛的众多诗人诗作,提出了自己的"唐诗观"诗歌理论。法式善的"唐诗观"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法式善在对唐诗的接受中,其诗论主体意识一旦形成,便产生了一种向后延伸的历史积淀,为自己及其后诗作追随者对唐诗的接受和评价定下了一个主调。二是诗话中对王孟诗渊源的探讨及其"清"、"淡"艺术风格的寻绎。  相似文献   

10.
拿因明三支与逻辑三段来比较,因,约相当于小前提;喻,约相当于大前提;宗,约相当于结论。所不同的是,因明有同异二喻,三段论的大前提则只有一个。然而因明虽有二喻,但二喻是等值的。三段论有两种:证明的三段论与推理的三段论。证明包含推理,凡证明都含有推理的因素,但二者毕竟有别。证明先论题(结论),后论据(前提);推理先前提,后结论。证明要求论据真实,论式有效;推理要求从断定前提过渡到断定结论,论式有效,推理可以从真实的前提出发,也可以从假设为真的前提甚至从虚假的前提出发(归谬法)。  相似文献   

11.
<因明正理门论>以宗、因、喻组成的"三支论式"联系和沟通立足于佛教胜义信仰的现量世界与立足于名言思辨的比量世界,宗、因、喻关系适合于启发立、敌之智、开悟胜义和达到佛教信仰并证成所立之宗的独特推理形式.通过因喻、喻宗、因宗以及立破规则四个方面的辨析,把握陈那新因明逻辑论式面对和解决两个世界关系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辨析宗、因、喻关系的本质并进一步明确<因明正理门论>与陈那新因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苏州历代"香山匠人"的制作、建造、设计等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苏州传统的营造法式,值得继承与推广。但苏州传统营造法式在当代的发展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需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心法式班会课”的实施是实现班会课设计目的的保障。“心法式班会课”的设计以结构和逻辑思维导向目的,通过对话生成、叙事共情、活动体悟等路径,促进学生品德的内生外化。  相似文献   

14.
"心法式班会"以德育和心育相融合的"心德育"为指导思想,关注价值导向与心理体验,关注心悦诚服与通情达理,积极引导、帮助、促进学生正向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以及知行合一、情意相生的整合形成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末切音运动,使得中国人认识到了汉字的繁难,唤起了中国人自主创制汉语拼音方案的意识;无政府主义者对汉语汉字的贬斥和对世界语的鼓吹,强化了人们对汉字进行改革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健将钱玄同对汉字及拉丁化方案的态度转变,对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诞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蔡元培、赵元任等文化名人和语言学家对拉丁化方案的支持,为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八旗诗话>是清代乾嘉时期蒙古族学者法式善的一部论诗著作.这部诗话不仅在研究八旗文人群体的诗风特点、整体成就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且在"吉光片羽"式的评论文字中渗透了法式善本人的诗学理念.在诗歌的本质要求方面,法式善力主"自写性情";在诗歌的审美追求方面,又反复强调"含蓄蕴藉"和"以清为主".同时,他还高度重视诗歌"诗气"这一构成性概念.  相似文献   

17.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这种方法的特质是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的,其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古代主导的推类"法式",是一个由兽名至祭名、善名、族类名、种类名、法式名的历史的过程,铸就了中国古代的主导推理类型.这种具有普遍适用的逻辑思维方法论意义的"推类"法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思维发展的必然,有其稳定的由"言事"而"言道"的推理结构.其成立的依据是事物类属性、类事理的相似性或同一性,表明了思维的确定性认识,使之具有了法则的一般规律的意义,使"推类"思维方法的逻辑性越来越明显,推理功能越来越显著.其取法标准既有伦理的标准,也有逻辑的标准,使得先秦逻辑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伦理化倾向.其思维进程是通过比照事例而分类,进而援类而推.在其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推类"法式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态度上更偏重于精神感受,积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它演进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可以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营造法式》是北宋颁行的一部侧重于营造技法与工料估算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其中有关墙体建造工艺、结构特征和营造制度的描述内容丰富.本研究基于传统夯筑工艺技术调查与试验研究分析,通过对《营造法式》卷三"筑基、城、墙"文献的解读,结合不同等级城址和墙体考证,将宋尺换算为现代尺度基础上,揭示了筑城、筑墙和筑基遵循的不同等级模数制度和夯土结构特征的科学性,阐释了夯土结构中永定柱、夜叉木木楔和葽等加筋制度,以及传统夯筑工艺延续千年的科学内涵,为夯土遗址保护与现代绿色建筑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袁枚与法式善同为乾嘉诗坛的领袖人物,其"随园"与"诗龛"分别成为当时南、北方诗学活动中心。但二人从未会面,交往信札亦大多散佚。国家图书馆现存法式善编撰的《诗龛声闻集》收录了袁枚佚诗二首与佚札一通,据此并结合二人的诗文集来考察二人的交谊,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二人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20.
榆林窟的西夏后期洞窟装饰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装饰特色,是可以与<营造法式>装饰纹样相互印证的珍贵实例.结合<营造法式>的记载,对这部分装饰纹样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这一时期的装饰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试对榆林窟3个后期西夏洞窟(第2、3、10窟)的装饰纹样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其与<营造法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