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以王安石为首代表无特权的地主阶级下层的“新党”,同以司马光为首代表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王安石的“新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变法精神,主张改革;司马光的“旧  相似文献   

2.
自从这学期同学们在阅读课上了解和熟悉了冰心、巴金等文学大师后,大家对阅读课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这不,学过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后,同学们强烈要求:本周的阅读课要“解读安徒生”!李老师答应了,络络、西西、王远都满意地冲李老师挤了挤眼睛,李老师笑了。孤寂童年,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知道安徒生在十来岁时———也就是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阅读课上,大家正等着李老师的精彩讲解呢,没想到李老师来了个“先发制人”。“聪明、调皮、喜欢玩,是个孩子王;爸爸妈妈很爱他……”…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个代表着成长的生日,又是一碗热腾腾的阳春面,让我不禁回想起十二岁的生日,一碗阳春面让我懂得了父母的爱。我们一家坐在饭店中,桌上是丰盛的饭菜,父母要为我庆祝十二岁生日。可就在半个多小时前,我还因为父母给我报了太多的辅导班和他们大吵了一架。“不要想刚才的事了,过生日高兴点儿。”妈妈温柔地说。我极不情愿地和他们干杯。  相似文献   

4.
我小的时候,每当黄昏,便坐在门口,望着每隔一会儿就走过的几个行人,听着他们的脚步声,盼着爸爸、妈妈归来。但是,每当一个“咚、咚、咚”的沉重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时,我便会慌忙把门虚掩上,让这脚步声慢慢地由近而远、消失在小路的尽头。这位过路人,是我的邻居,一位60多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书。因为我名字的笔画多,所以很久都学不会。而妈妈总是夸我乖.耐心地教我。五岁那年,我就进入了小学一年级。记得有一次,班里举行了一次拼写生字小考,全班惟一不及格的就是我。老师找妈妈谈话说,是不是我的年龄太小了,重读一个学前班怎么样?妈妈很伤心,但她并没有责怪我.也没有让我重读学前班,而是拼命地辅导我。她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  相似文献   

6.
无法原谅的伤痛 小时候,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从懂事那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打针吃药生活.  相似文献   

7.
骆啸声教授生于1926年,1992年8月因病逝世,享年66岁。毕生从事史学教学与研究。1986年在我区夏县召开纪念司马光逝世九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先生不辞劳苦,应邀专程由武汉湖北大学前来,亲临盛会,本文即先生此次带来,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并作为对先生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们二人在如何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上,都各有一套政治主张,各有一番政治实践。各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政见和力量。他们在变法与反变法上的争论,对于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有较为深广的影响。他们本是好友,相互仰慕;所受教育和仕途经历也大体相仿,但何以在熙宁、元丰变法期间,一变而为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政治对手?历来论者有村种说法: 其一是说,他们二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谓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和下层民众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这一论点,显然忘却了下列基本史实。就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旨在富国强兵,巩固封建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曾让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祖国大江南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本文的主人公岑维溶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政治家王安石和司马光均从“民本思想”出发试图挽救当时的危机,司马光站在史学家的角度,以历史的长远眼光出发重于“安民”;王安石以一个变法家的身份提出了封建统治者更高层次的追求——“富民”。针对各自的思想,二人提出了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他们民本思想的理论都根源于孔孟,司马光在阐述时杂糅了“黄老思想”,而王安石则带有法家功利主义的色彩。两人有着同样的出发点,殊途却没有同归,他们在政治上走向了反面。  相似文献   

11.
初三那年我的物理成绩一塌糊涂。 物理老师是个刚出校口不久的年轻人,心高气昂,整天梦想着在学校里来一次翻天覆地的教改。班上好些同学,特别是女生视他为偶像,跟他关系很好。 我不在其中。我不是物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我整天沉迷小说无法自拔。 期末考试,我物理考了58分。  相似文献   

12.
甘雨晴 《快乐阅读》2011,(14):184-184
在我记忆深处,有那样一个人,又高又瘦,脸上总有消失不掉的笑容,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做!"他就是我的英语老师——比特先生。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他很随意的给我们上课。当我有任何疑问时问他,他总是笑着对我说:"那你认为该怎么做?"我有点不解,就是因为不会,才问他。"不知道。"我老实得回答。他仍然保持微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的教育发展史,是起伏跌宕、可以大书特书,值得深思、慎思的大历史,但又是很难有哪一篇有限、具体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因与王安石政见抵牾,与新法水火不相容,而历来被视为保守派的首领.但探究司马光的变革理论,未必如人们所言的是“守旧派”.其实,他与王安石一样都是顽固的皇权主义者.王安石的新法归根结底是一切“归之公上”,不许“与人主争黔首”.而司马光反对更改“祖宗法度”,其要害也是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们不同的只是“治国之要”的看法和做法而已.本文试图就司马光的变革理论及与王安石的分歧,进行一些探讨,以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回顾自己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广泛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而能震撼心灵,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怎么也磨灭不了的,有那么几次—— 学生时代,老师介绍一位俄罗斯作家,曾被流放国外多年,后遇大赦,得以返国。当他踏上国土时,迅即跪下,热泪飞洒。他捧上一杯泥土亲吻,深情地呼唤着:“啊,俄罗斯大地!”老师眼中闪着泪花,充满感情地讲述,学生听了也无不为之  相似文献   

16.
杨尔升 《新读写》2013,(2):16-18
历史是一部硕大无比的书,它的每一页都书写着前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足迹是勇者前行的印记,它的每一步都记载着前人的艰辛、奋斗和创造。“足迹”无所谓“大”与“小”,你看,无论是“龙的足迹”、“长城的足迹”,还是名人的足迹、文化的足迹;无论是家族的足迹,还是城市发展的足迹,作者娓娓道来,都饶有兴味。花的绽放,靠的是根的积聚。追寻前人的足迹,我们要承前启后,踏着他们的脚印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龚庆和我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20余年了,今年58岁,再干两年就要退休了,寻找踏过的足迹,真是回味无穷。洪山庙办点197O年,我担任桃江县三官桥公社中学党支部书记,兼任公社教育革命委员会指导员。当时还没有配备公社扫盲专干,我自然还兼管全社扫盲...  相似文献   

18.
19.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宏伟的编年体通史.它不但在史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历史编纂法也有不少重要的创造,值得总结和发扬.现试就下列六个问题作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