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遵循音乐创新教育的理念,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感悟和挖掘,注意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因为音乐具有引发听众情感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特质,用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所感受的情感去引发其在阅读文本的情感,这是音乐对朗读的根本帮助。  相似文献   

3.
夏芳  程嫱 《成才之路》2010,(32):53-54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审美范畴,同时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为"和谐之声",是音乐音响形态之间的和谐、音乐行为之间的和谐、音乐哲学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以“和”为关是嵇康《声无哀乐论》关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而这种法则的最好承载者是音乐,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所以,“和”关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时期的“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诗歌和礼仪为一体的复杂文化形式,它与当时的农事、政治等社会生活方面息息相关。“乐”的形式与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尤其是因特网、音乐、报刊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社会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巨大的客观作用。研究音乐、报刊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社会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影响”来审视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阐述了历史各时代的文化背景 ;儒、道的“和”之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响至深。阐述了我国古代“和”是一音乐的最高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8.
赵峰 《教学与管理》2005,(12):73-74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即美育,是全面发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激发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建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音乐审美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其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本乐理教学的好坏,对高师音乐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乐理作为音乐的基础乐科,教学时间安排与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由于课程包涵的内容广、习题多、操作技术能力强,而教学时间安排有限,对此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的科学有序、明确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我院是师范院校、全省音乐类招考不设乐理、练耳考试的特殊情况,为了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安排、教学要求及内容和方法上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本人在我院04、06级学生入学时,对他们掌握的音乐基本知识做相应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为,在东方传统音乐文化的语境下,"曲高和寡"应结合传统语境和当代社会音乐文化的新语境进行分解和发散,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音乐体验和接受活动的某种社会现实状况,在一定的角度和层次指导当代社会中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进行音乐的创作与生产.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种景物构成意境,抒情言志。不管哪个时期,“兴”的运用都是为了把内蕴的感情引发出来。  相似文献   

13.
1927年至1930年,左翼文坛出现了一批"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小说。这种模式的背后隐含着爱情小说常见的三种模式,本文试图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定的时代环境背景及作家独特创作心理三方面探讨"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4.
论儒家“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是儒家的重要范畴,从辞源上而言,它产生于西周时期:从观念上而言,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的是人对神灵的虔诚的心理态度,随着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德”的观念的凸显,“诚”的观念逐渐转化为人们对道德的虔诚信奉;“诚”作为范畴而言,由《中庸》最先提出,在孟子、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5.
乔治.桑的人性改良理想,由于封建没落骑士的残忍、阴险、狡诈、无耻,由于他们制造的抢劫、抗法、枪杀、投毒等恐怖事件,由于在他们潜伏的城堡中渗出的累累罪恶,而显得格外的艰难和曲折。在异质文化背景下,阿来以现代派的特异笔法,描绘了冷酷、自私、贪婪、荒淫的末代土司政权的溃灭。那是上帝,即历史前进的战车,向其发出的毫不吝惜的死亡诏书。  相似文献   

16.
黄河  姚敏 《培训与研究》2003,20(6):107-108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效果面临着比其他课程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笔认为,创造教学体系,以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依据,加强“修养课”引导力;把握教学点,以点带面,增强“修养课”的说服力,是提高“修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金枝》内容的重新解读,以期达到较为全面的对于原始社会中禁忌、权利与义务、原始的生存与死亡的观念的认识。后人对于这些内容,特别是禁忌方面有些误解,文章在论述原始人思维观念的同时也对这些误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合作社核心成员兼任管理者的“责”与“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行动理论和经济法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为完善合作社核心成员兼任管理者的约束激励机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约束之"责"和激励之"利".约束之"责"由积极的"责"、消极的"责"和"责"的保障复合而成,激励之"利"有人力资本之"利"、剩余索取之"利"和资本转让之"利"三个层次.无论是约束之"责"还是激励之"利",都不能不到位、缺位或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包含着深刻的文学思想,又具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郭沫若将之概括为"经"和"权"。只有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对《讲话》加以理解,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其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20.
“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提出后,学术界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存在着把“和平发展”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中的“发展”混为一谈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