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运和道人 《武当》2014,(11):55-56
性命丹道修炼,分内丹外丹两种。采药物与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陈撄宁所指仙学,实指丹道学,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地元神丹和天元神丹归属于外丹学,为体外之物质化学;人元大丹之学归属于内丹学,为体内之神气化学。凡讲人体内部精气神的炼丹修持法门均为内丹学。白玉蟾说:“神即性也,炁即命也。”  相似文献   

2.
张金普 《武当》2013,(4):50-50
一丹道修炼过程为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是生命科学的总结。百日筑基是内丹修炼的初级功夫,包括小三候,蓄积元精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身心健康与道相合,不为尘事拖累为三候。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是内丹修炼结圣胎的功夫。所谓圣胎,即神与气凝成之物,也称结丹。九年面壁则有阳神出壳,体生羽而羽化升天,  相似文献   

3.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4.
王小龙 《武当》2006,(12):43-43
《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人有精则生,无精则死,故精为生命之能源,内丹之药材。施之则生身,逆之者人圣。正如三丰真人所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是也。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5,(1):82
全真派混元祖师,修真法脉、星相于体,以内丹为根基,根据人体天地经脉与外宇宙日月运行轨道相配,借天地合法之机,借宇宙之力"引磁上神、修炼内丹"全真派二十三代掌门朱宗游道长、绝技、济世度人、法脉结缘。养身内功:本门独家内功,不需意守,不需入静,仅需几个简单的动作,无论你是否有无基础,无论你是否健康每天早晚各练一次(1-15分钟)大约十四天即可进入最高境界,感应到百脉畅通的神奇境界,可激发人体多种潜能,修本门绝技可白病消除,函授600元,面授3000元,包学会。开天眼神功:天目一开,人体便具备各种特殊功能,道家独门内功心法,聚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总归神聚,地星相应,下神聚则一  相似文献   

6.
孔德 《武当》2005,(10)
[原文]金沙古佛曰:以大处而论百脉,皆由无极分形造化;以细密而言,又属无形无象,却原万化尽包。男女皆同此至宝,只分血精两条: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故而各有各法。各有各照。女丹从何而来?男与女两不相侔,女与男大相悬殊。男丹由精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极静笃而丹自结成矣。女丹由血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无自然而丹自成矣。有谓“赤龙不斩而丹不得结,道不得成”者,不知血尽而气亦尽矣。如男子之精收而丹亦难成,其理一也。盖男精女血多不可绝。气离血而气无由生,血化气而精始流通。如谓血尽而乃言炼丹,何青年血枯而病反起?此终不离血之一证也。  相似文献   

7.
丹功启蒙     
汪登伟 《武当》2022,(9):47-49
<正>一、概说炼丹服食是道门实现其健康、长寿、成仙、得道之理想的核心手段,此丹全称金液还丹,简称金丹。金丹通常分作“金石变炼之外金丹”与“神气凝炼之内金丹”两大类,又有引入日月精华和先天一炁的“天元”神丹,明代陆西星总结前人之说确立了三元大丹理论。这里所说的丹功,仅指内炼精气神和采炼先天一炁的内丹功。不同于早期方仙的守一、存思、服气诸法,  相似文献   

8.
黄建军  玉京子 《武当》2013,(7):20-21
太极拳,狭义地说,它是由道家丹士修炼内丹而发展完善起来的丹道动功。广义地说,它是中华五千余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以易、医、武、道为代表的文化技艺的结晶。内具内丹修炼之丹道精髓,外具养生导引健身技击之形义。三丰祖师集其大成,中兴立宗,由道门秘传走向今日之大众。实乃传统文化传承之大幸,中外民众修身养性之福音。内家太极拳以武演道,以道显武,始终贯穿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即  相似文献   

9.
论元神     
林书立 《武当》2010,(7):45-47
元神是道家气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家内丹修炼尤重元神,《金丹四百字序》说:“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元神的内涵呢?本文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孔德 《精武》2006,(5):16-17
[原文]人聚五行之精而生,必借五行所化而养。人身之有元精,如五谷中之有稻米,种于春,长于夏,结实于秋,得纯阳之气,又根养于水,花扬于午,借水火既济而生,炼以三伏烈日之气而成。所以,养人之物,稻米为上,足补人身阴阳结成之元精。至五行所化青黄赤白黑、咸苦酸辛甘之物,五行所属东南西北中之产,皆非纯阴纯阳,辅助元精则可,生养元精则不能。可用以治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之病,不能补元阳真阴之不足。[译文]  相似文献   

11.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12.
女丹秘旨     
孔德 《武当》2006,(11):36-36,37-38
【原文】《修真辨难》曰:“男子之命①在丹田,女子之命在乳房。”乳房者,血元②也,在中一寸二分,非两乳也。女子以血为肾,乃空窍焉。血元生血,丹田生丹,功夫在子午二时③,存心乳房之空窍,呼吸绵绵,出少入多。候信至时,从丹田运上乳房。或云信至亦如男子之活子时,即《坤宁经》所  相似文献   

13.
胡鸿章 《武当》2000,(7):45-48
张伯端《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自古以来内丹功多为口授心传,品纯阳《敲爻歌》曰:“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钟离权)是祖宗;附耳低语玄妙旨(口诀),提上蓬莱第一峰(指很快结丹入圣了)”。可见口诀确实存在,只是能记述于文字而留传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现将读《道德经》可资参考的口诀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梅应生 《武当》2004,(2):16-17
“内丹养生学”者,乃道教认定“我命在我不在天”,不借助敬香还愿,祭祀鬼神,诵经斋醮,而是汲取道家养生文化之精华,以人体精、气、神为药物,心肾为炉鼎,在高度入静状态下,以达到形神俱妙,与宇宙自然本性契合的一种炼丹长生  相似文献   

15.
胡孚琛 《武当》2001,(5):45-46
自近半个世纪以来,内丹学已成绝学,世上稍知一鳞半爪者已不多见,能得一宗一派全诀者更是屈指可数。但在内丹学的科学研究上,必须总揽全局,不能拘于一偏之见。张竹铭先生在陈撄宁传记的序言中声称陈撄宁曾得南宗阴阳派丹法之传,却对学生各自仅讲部分内容,从未向任何一个学生教授过双修丹法全诀。陈撄宁自己在《论白虎首经》一文中叙述他那个时代南宗用鼎一派丹法的情况云:“余根据四十年之阅历,耳闻目见,各省学道诸君,用五千四八采大药者,结果总归失败。北京二人、南京一人、苏州一人、上海一人、成都一人、武昌一人,前后共计七人。  相似文献   

16.
月西  孙德 《武当》2007,(9):37-39
[原文] 吾今再下一丹:有谓赤龙不斩而丹不得结、道不得成者,不知血尽而气亦尽矣。如男子之精败而丹亦难成,其理一也。盖男精女血多不可绝,气离血而气无由生,血化气而精始流通。如谓血尽而乃言炼丹何?青年血枯而病反起,此终不离血之一考证也。又言炼之数年而毫无影响,非无诀也,实心无静时之故也。  相似文献   

17.
谢军 《精武》2005,(11):20-21
太极者阴阳之母也,想练好快拳,必须懂阴阳之理,明五行之道,全身照顾到阴阳方能平衡。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为卫,血为营。然气为君,血为臣,卫为重,营为轻,故血有不足可以暂生,气而不生,立即死矣。人身所恃以生者,此气也。所以练拳调息非常重要,因气出中焦,总统于肺,外护于表,内行于里,出入升降,全体周章,须臾不息,昼夜恒常,所以鼓血进行者,惟此气也。气分两种,气呼吸深沉,自然培元内气,内气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认为:外显的"形"是中国武术内在的"神"所寄托的依据,以形传神;其次,内化的"神"是中国武术外在的"形"所体现的灵魂,神为形之用;最后提出,"内外合一"的"形神兼备"是中国武术整体体现的关键,"形者,生之具","神者,形之本。"唯有如此,才是中国武术技术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完整呈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刘紫轮 《武当》2005,(8):37-37
金丹功的修炼与人们所熟知的内丹修炼截然不同。近代所有丹书只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及还虚面壁之说。而金丹三元加炼最上大成之真,妙一、三一、九炁,炼虚化炁(气),炼炁化精(玄元始三炁合化之阳精,非是淫精)、炼精化神及炼虚合道之秘则从无见说。今此说一见,读者不免感到意外,然是非邪正,功夫自会做证,明智之人一见便知。  相似文献   

20.
“雪僧”先生引陈撄宁先生《读(化生自叙)的感想》说:“古仙大半是从外丹入手,完全是物质方面事,对于虚空,不起交涉,对于肉体,亦无所作为。后代修炼家,畏外丹之繁难,喜内炼之简易,改由肉体精气神下手,遂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说。后又以为不足,再加上炼虚合道一层。于是乎,丹道与虚空遂发生关系……同时复觉执着虚空,亦非玄妙,遂用打破虚空,粉碎虚空之说,以调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