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茹红忠 《教育文汇》2013,(24):27-28
摘要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从本质上说一种课程研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中,要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活用教材资源——肥水不流外人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编排体现了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教材中有大量照片、图片、对话旁白、学生作品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文本内容负载了多种教育指向性功能。任何教材都是内含特定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应善于抓住隐藏在话题、范例和资源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将教材作为最重要、最直接的活动资源,追求教科书意义的实现。虽然在教学实践中仍难免会出现与学生生活不相符之处,但是新课程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意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关键字词领会编者意图。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凡是与课程相关的教师、学生及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等都是课程资源。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者。那种视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教师不受学生的欢迎,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品德课堂教学也一样,它应该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认识对话教学的本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还品德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品德课堂教学也一样,它应该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认识对话教学的本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还品德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努力成为一种对话的文本,而不是“独白”的文本。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通过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不仅要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树立这种对话观,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同样也需要树立这样的对话观。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不是一味地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材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依然是重要的资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有必要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是《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及《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一门延伸性课程。一、把握教材,联系实际培训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整体性阅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视点”。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主要由  相似文献   

8.
教材留白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体现,蕴涵着多重意义。它拓展了教材的功能,为教师的创造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了舞台,让我们的课程愈加精彩。各种版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都有大量的留白,成了新课程下品德教材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1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和活动。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共创共生的学习共同体。可见,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事件。而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的开发。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知识,也就是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在走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一、教师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给学生们背诵自己喜爱的佳句:诗歌、文章,非常投入,欣喜…  相似文献   

11.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小学品德教材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可以说新课程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媒介。在新课程前进的过程中,教科书的变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品德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具体到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地区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实施一年来,笔者任教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后,对这套教材整体的认识是,图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探究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现成的答案越来越少。很显然这样的教材,有利于打破旧的授课传统,让老师与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缺乏了研究就可能无法从教材中直接获取知识规律。那么教师应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很显然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新形式下的教师不再是单…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它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教学观和范例教学理论。它意味着教材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教师要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教师要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发挥各种课程资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它立足于学生的认知与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教材是提供一个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改变"。需要教师用新的思维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处理和利用好教材,最终使《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成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一、跳出"教材"教"教材"翻开全新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处处体现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在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指导下 ,2000年秋季开始教改实验 ,使用北师大版数学、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实验教材。2001年9月介入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根据新课程设置方案 ,在一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五门课程 ,全部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我校立足于改革与发展 ,更新教育观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着眼于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四个转变” ,即转变教师角色 ,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年来…  相似文献   

18.
板书是一种微型教案,板书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传统的优秀板书融入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反映了教师讲课思路和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下,板书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简洁呈现,更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过程的集中反映。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板书要在改革中与时俱进,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材局限性的影响,将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大纲、教材和教参上,而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关注得很少。然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正是新一轮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呢?本文对此进行以下浅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从课程开发的边缘走向参与。而对于课程资源而言,教师是最直接的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学生、教师自身以及校本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等途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