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省研修学习模块二专题中,方老师讲道,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要"让三颗心一起跳动"。我对此感触良多,方老师讲的"三颗心",即文本作者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一起跳动"即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拙劣的体会,与同仁们一起探讨。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根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更具有思想价值,更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新华 《班主任》2013,(11):63-63
一大早,盲人班的调皮鬼鹏辉就走到我的面前:“老师。您今天要表扬我。”“为什么呢?”我摸了摸他的后脑勺。不解地问。“昨天放学。我捡到十元钱,是雪菲丢的,已经还给她了。”鹏辉无比自豪地说。“拾金不昧,太好了!来。让张老师抱一抱,听一听你这颗善良的心的跳动声。”孩子非常高兴地让我抱起来。我把耳朵贴在他的胸口仔细地听了听:“嗯,这颗善良的心的跳动果然不一样,我听到它说话了。”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下一代》2011,(12):18-18
每一艘航海的船,都有一个宁静的避风港;每一颗跳动的心,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我有幸成为第三届毛岸英中队的辅导员,让我与48颗火热的心相识、相知,一起组成一个快乐的集体。  相似文献   

4.
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我并不是一个贪心的人,我不奢求像猫一样有九条命,一条一条接一条,我只想有三颗心,三颗完完整整地跳,它们不必你方跳罢我登场,我只想要三颗同时跳动的心。只有一颗心的日子并不是艰难得过不下去了,只是我一直在想……若能三心二意,那该有多好!如果我有两颗多余的心,我会把一颗心炼成关西大汉,另一颗心炼成柔情小妹。一个好的作家必然要做这样人格分裂的尝试。这可以追溯到苏轼,执惯了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会忽然把嗓子捏成十七八岁少…  相似文献   

5.
“仿格作文”起源于刘德福老师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上对“文本摇动心灵”写作理念的思考和多方面的探索。仿格作文教学就是以“文本摇动”为核心理念,以文本刺激为中介。以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为平台.通过文本所提供的教学情境即文本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技法、情感、主题和作者的人格魅力等知识建构。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来唤醒学生心灵中固有的写作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飞跃。从而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中建立一个隐秘的写作通道.  相似文献   

6.
我并不是一个贪心的人,我不奢求像猫一样有九条命,一条一条接一条。我只想有三颗心,三颗完完整整地跳,它们不必你方跳罢我登场,我只想要三颗同时跳动的心。只有一颗心的日子并不是艰难得过不下去了,只是我一直在想……若能三心二意,那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罚”,就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心理处罚,即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以某种手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其表现如下:1.剥夺自由。老师将犯错误的学生时刻“带”在身边,不离寸步。上课坐在讲台边,下课站在办公桌旁。上厕所也须请假,且有学生干部跟踪监视。学生成了“囚犯”,行动自由丧失。2.孤立隔离。规定不得与其他学生说话,不得参加集体活动,不得和大家一起玩耍。视学生为“坏分子”,使其失去朋友和欢乐,变得“孤苦伶打”。3.剥夺学习权利。把犯错误学生赶出教室,让他们去除草,平整操场,冲洗厕所等。或干脆让学生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8.
张鸥 《四川教育》2010,(10):36-36
有幸和学生跟随着张祖庆老师一起走进亚马逊河,体验了一次新奇的探险之旅。课堂上,孩子们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想象丰富,创意无限,一颗颗心灵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9.
一些学校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制定了许多制度,一大堆的条条框框,违纪事件却屡禁不止。由此可见.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只有从“心”开始.教师们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慧心、恒心去温暖学生、发掘学生,才能塑造一颗颗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学生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们做老师的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所以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热爱学生,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把自己完全放在与学生同一条地平线上,做他们的朋友,培养他的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2.
思考教育     
阎桂华 《山东教育》2005,(28):12-13
教育是什么?我静静地思考。教育,首先是对心灵的悉心关照。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来自何方,出身尊卑,也不管他的穿戴与长相万千差别,心灵都是一样的,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真善美的向往。每天,面对一颗颗纯洁如水晶般的童心,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细致入微地聆听和感受,让它纤尘不染,让它不受伤害,让它快乐而健康地跳动。把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放在一起跳动,你才能敏锐地捕捉孩子的需要,感受如蛛丝般细微的变化。孩子的心是脆弱而敏感的,也许你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伤害到他。一个一向沉默的孩子在家长的再三鼓励下在课堂上怯…  相似文献   

13.
唐渊 《四川教育》2008,(9):46-4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因,“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巧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状态。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激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撞击,进行再创造,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三心二意”即研心、放心、享受心。而“二意”是指创意和善意。“研心”是指一颗研究学生的心。“爱心”是指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放心”是指一颗敢于放权的心。“享受心”是指一颗享受孩子、享受工作的心。“创意”是指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善意”是指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别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张青春洋溢的脸,年轻、自信、充满活力。在这青春的外表下面,有一颗细腻而又坚强的心,这颗心,与女童班的孩子们一起跳动。她  相似文献   

16.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们必须铸造师德,具有爱心,即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学校的心。  相似文献   

17.
备课资料与本文有关的作者生平魏巍,河南郑州人,1920年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在贫困中度过。8岁进入县办的免费的“平民小学”,在此他遇到了“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的蔡老师。在旧时代的小学里,教师打骂学生是非常普遍的。而蔡老师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蔡老师相处给魏巍很多欢乐,也对他爱好文  相似文献   

18.
一、让学生的心灵释重每每在电视上看到高考过后高三学生撕书的“壮观”场面时,我经常想起自己高考过后的情形:先和室友打牌三个通宵,随后将所有的书打包卖废品,然后和几个同学露宿街头卖西瓜。并且一起发誓以后不当老师,因为不想让学生的心坠上沉甸甸的铅块。但阴差阳错,我最终还是走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  相似文献   

20.
吴雪春 《学周刊C版》2011,(10):114-1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就在于是否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小学生心灵跳动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产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大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