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不用哄让他干自己该干的我的房东Nanny,她的职业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保姆——家庭服务员。她曾和我说起她第一次给一家当地居民看小孩的经历。那一天,孩子父母不在,到了睡觉时她习惯性地把婴儿抱在怀里摇啊摇,让孩子迅速进入梦乡。然而问题也来了,让孩子睡在哪儿呢?为了防止小孩爬出去走丢,澳大利亚的婴儿床设计得很深,深到了我的房东把双手伸直进去都无法让小孩平安"着陆"的程度。空投?明显不合适。左顾右盼后她只好把小孩放在沙发上,然后一直看着他,防止他从沙发上掉下来摔着,当然也因此耽误了其他本来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女主人回来后,见到当天的任务基本一件都没完成,自然怒火上升,向我的房东Nanny了解了原由后,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小孩睡觉放到婴儿车里就行了,一直抱着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一将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就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儿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3.
栗子 《文化交流》2012,(11):48-50
有人说:"若想让朋友破产,让他开书店吧。"一句玩笑却道破了当下实体书店生存之困境。确实,在新媒体的助推下,网络书店方兴未艾,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转变,实体书店似乎前途迷茫,充满未知。"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小孩子中有个调皮的捣蛋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小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我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然后我就问她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要是说死的,那我就松开手让鸟飞走;她要是说活的,我就猛地一捏,给她看一只死鸟。这样,她怎样答也答不对。"  相似文献   

5.
爱不能     
老舍三岁那年,就没了父亲,母亲靠给穷人洗臭袜子养活他。到九岁,他还不识字,后半生就将是一个提篮沿街卖樱桃的小贩吧。一位好心的刘大叔资助了他,老舍上学了,中国多了一位作家。刘大叔是有钱人,也是大善人,他办贫儿学校、粥厂、慈善事业,把钱多多施出去。后来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坐化后,烧出许多舍利子。刘大叔以肉身实践了"死而富有是可耻的"这一句几十年后才被人说起的话。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她。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小儿女说过一句两句没有意思而甜美的话。富小姐和胡同串子,  相似文献   

6.
五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7.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8.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看他演出,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他了,今后非他不嫁,而她那时才16岁.  相似文献   

9.
清朝出过不少神童,徐题客是其中之一。这徐题客,一岁能说话,两岁能认字,把老爸老妈骄傲得了不得。五岁那年,徐题客的外公,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张廷玉大学士,到闺女家来做客,见小家伙虎头虎脑伶俐可爱,也抱到怀里疼起来没完。保姆在旁边显摆道:"官官虽幼,竟能随板作歌。"意思是说,别看咱宝宝人小,他能识谱唱歌呢。来个暂停,请大家猜猜张廷玉的反应。放到现在,外公听到外孙有这本事,肯定把张老  相似文献   

10.
吴裕成  左川 《文化学刊》2012,(2):111-111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句大众熟语。这里又讲"一新袍",啥意思?请读明代叶盛《水东日记》:广西总帅府里有个名叫郑牢的老差役,鲠直正派。那年,山云去广西做都督——总帅府最高长官。上任伊始,新都督问郑牢:"世人常说,评价带兵的将军要看是否威武,不必计较贪还是不贪;况且,  相似文献   

11.
玩偶3+1     
一位贤哲送给王子一套三个小玩偶的礼物。王子没有被逗开心,"你给我这些玩偶当我是女孩吗?"他问道。"这是一件给未来国王的礼物,"贤哲说,"如果你仔细地看,你会发现每个玩偶的耳朵上有个小孔。"贤哲递给他一根绳子说,"试着从每个玩偶的耳朵穿进去。"王子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他把绳子穿进第一个玩偶的耳朵,绳子从另一个耳朵穿了出来。"这是第一种人,"贤哲说,"无论你告诉他什么,他都会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他不会把任何事情记在心里。"王子又把绳子穿进第二个玩偶的小孔里,这一次绳子从玩偶的嘴里穿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姥姥患了食道癌,眼见着不行了,她紧闭着双眼,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舅舅从上海赶回来,坐在床边,轻轻地呼唤她。姥姥听出是舅舅的声音,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眼角流出几行泪水,睁开了双眼。舅舅想给姥姥喂水。姥姥因为吃不下去饭,瘦得只剩下了几十斤。所以,舅舅稍一用力,就把姥姥抱了起来,把姥姥靠在他的胸前。不知为什么,姥姥突然间哭了,突然间又笑了。被病痛折磨得已经奄奄一息的她,竟然又抬起了手,用力在舅舅的胸前捶了一下,断断续续地说出了病重以来的第一句话:"小对候……你天天……躺在我的怀里,我要走了,能躺在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14.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给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我脑子一顿,在脱口而出之前千钧一发的刹那,把地址生吞吞地又咽了回去。因为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我似乎在博客里发过对领导的牢骚,诉过工作的辛苦,并且几乎在每一天每一篇的博中都表达着自己对钱多事少离家近那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些东西,又怎能让领导知道?  相似文献   

15.
朋友告诉我一则故事,我看了心都碎了,希望它只是个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在美国的加州有一个小女孩大约是4岁,她的父亲有一台大卡车,她的父亲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他父亲的卡车钣金上划下了无数的刮痕!她的父亲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站在车库罚站。当父亲想起小女儿在车库罚站时,已经是4  相似文献   

16.
在火场上     
森警一支队的政委李文化带领支队机关的干部队,在三号火场的西线上打了一个晚上,早晨七点多和负责北线的三大队二中队扣上了头。二中队长一瘸一拐地过来给他敬礼,李文化抬抬胳膊算是还了礼。对身边的刘参谋说:"给前指报情况吧。"说完身子一栽歪就倚靠着一棵倒木泥似地瘫在那里。要说他现在的状态,这会儿用"精疲力尽"四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支队的刘参谋给他盖上一件棉大衣,轻声地对通信员说:"让政委睡一会儿,别让别人打扰他。"  相似文献   

17.
一说到五谷杂粮,人们都会想到那些形状各异,颜色各异的各种各样的粮食。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就有了那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老话,因了粮食的重要,人们又说"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18.
那时不懂你     
苍虹 《文化博览》2006,(6):61-62
我们曾是六口之家。父母亲,三位兄长和我。我们家女人的地位很高,父亲单位的人对我父亲说:"你老婆是‘常有理’,你女儿是‘惹不起’。"父亲一笑,不置可否。母亲是小学教员,她是个很优秀的小学教员。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家,说是找学生家长去了。有一天她拎着一块砖头回来,阴着脸。我们大气没敢出。过了许多日子,据父亲透露,是一个学生从母亲的背后扔的,母亲把这块砖头带给他家长看,让他挨了一顿好揍。我的三位兄长义愤填  相似文献   

19.
这段日子,相熟的小美眉不太开心,问她,说是被逼婚.我倒吃一惊.原来她母亲的同事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一听这么老土的事情居然找上她,当即回绝,那位阿姨不气馁,又打了一次电话给她,把男人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小美眉一动心--随即把自己斥回去,回绝得更干脆.  相似文献   

20.
三岁看老     
“三岁看老”是句老话,意思是一个人的将来从三岁时就能 看出个大概。 过年回家,正上小学的表弟整天缠着我,就像个跟屁虫。不过我到是很乐意如此,因为家里只有他比我小,和他在下起让我油然有一种做长辈的满足感。 那天,我以一个长辈的口吻问他一个很经典并得到了一个很经典回答的问题。“表弟,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解放军,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望着表弟那一脸的认真,也就在那瞬间,我突然看到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