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家     
《中学生电脑》2008,(7):99-99
话说木兰经历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后.带着万千赏赐.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回家之旅。一路上.沿途百姓视她如神一般,顶礼膜拜。木兰玩弄着手中的戒指,心想:有钱真是好呀!  相似文献   

2.
木兰围场“七十二围”说质疑别廷峰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提法,即木兰围场共有“七十二围.”我愿提出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史学家和研究者。关于木兰围场有“七十二围”的提法,据笔者所见,依出版时间为序,主要情况如下:一、《承德史话》。在该书的第二部分“木兰围场和...  相似文献   

3.
张助良 《成才之路》2010,(36):I0008-I0009
《木兰诗》历代被奉为经典之作,本人主要从国家意识、战争罪恶、家庭责任和人性本真之间的关系出发来探讨木兰这一形象的人生追求和命运选择的必然性。即战争的罪恶使木兰选择了替父从军;大智大勇使木兰放弃了荣利;人性的本真使木兰选择了回家。  相似文献   

4.
《木兰辞》作为木兰故事的开端,成为了历代木兰故事改编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了不同时期木兰故事文本中的木兰形象基础上,认为花木兰身上的社会性呈现出了一种下降趋势,并且花木兰社会性的丧失在清代的木兰叙事文本中体现最为明显。本文将清代木兰社会性丧失的原因归结为时代特征与社会性别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木兰诗》的主题意义,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定位的:“《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侯。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木兰现象”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现象"略论秋禾1993年5月26日至5月28日,在河南虞城县举行了中国首届"木兰文化节学术研讨会"。会上,省内外的史学家、文史家、文学理论家、作家、雕塑家、戏曲表演艺术家和台湾学者共七八十人,齐集一堂,考证木兰生平,探讨木兰精神,可谓木兰研究史...  相似文献   

7.
情人节前一天.我开车来到未婚妻佩蒂实习的城市.并带着我精心准备的礼物——占满整个后座的一大束木兰化?佩带父母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木兰树,小时候我们经常坐在树下欣赏那些仿佛是用象牙雕成的花朵和绿油油的叶子。木兰一直是佩蒂最钟爱的花.今年她在离家几百里的医院实习,从故乡花园里摘下的木兰就显得更珍贵了。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木兰学校联合办学纪实与思考梁义沈阳市木兰电子集团公司与沈阳市木兰学校实行联合办学四年来,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木兰模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木兰模式我省职业高中,按办学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9.
表演片断:木兰辞官还乡人物:天子、木兰、爷娘、阿姊、小弟、伙伴、送信人道具: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根木棍、一块木条、一个鸡毛掸子、一面小镜子表演内容:天子(戴着用报纸做的皇冠坐在"明堂")送信人(手拿鸡毛掸子)报:木兰从军多年,奏凯而归。天子:请木兰进宫。天子与木兰对话。木兰辞官还乡。村里人(急跑):"木兰她爸她妈,木兰回来了。"爷娘(弯腰相扶拄着木棍)出来迎接:我的孩子,你总算回来了。想死我们了。阿姊(对着一面小镜子梳头打扮):妹妹多年不见,等我打扮漂亮点。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虽然只有短短的300个字,但是刻画了木兰勤劳、勇敢、机智、爱国、爱家、不慕权财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木兰应该是那个时代妇女光辉形象的一个代表和楷模。可是诗中对木兰出生入死、十年征战的艰苦生活仅仅只用了30个字进行高度的概括,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思想斗争、积极的准备过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性别、家国和战争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与时代特征、作者风格、文类特点来梳理木兰故事的现代化过程与视觉化表现,将会有不同于往昔的发现.木兰在晚清时成为了女性国民、民族英雄的典范,但多部影视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质;木兰女扮男装的银幕形象普遍女性化,代表了木兰的扮装与从军只是临时僭越了身份;文体上从诗歌、戏剧到电影的发展,木兰故事也从奇趣喜剧发展到悲剧史诗,呈现多样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木兰科分类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形态解剖学的主要特征,提出把木兰科分为木莲属、厚壁木属、华盖木属、木兰属、南美盖裂木属、香木兰属、拟单性木兰属、单性木兰属、长蕊木兰属、南洋含笑属、含笑属、合果木属、观光木属、鹅掌楸属等14个属,并讨论了木兰科的演化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也称为《木兰歌》。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后期劳动人民创作的一首民间叙事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曾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这首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迹。诗中通过对女英雄木兰的形象的塑造,热情地赞颂了木兰勤劳、朴实、不慕荣利的美德、歌颂了木兰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雪 《天中学刊》2014,29(6):16-19
木兰故事中的孝文化主题是木兰形象成为文学文化史上典范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木兰故事在千余年的流变中一个始终较为稳定的主题.从北朝的《木兰诗》到清代各种小说戏曲,历代叙述者们都试图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阐释木兰的孝行.从孝文化的角度关注木兰故事,分析其生成、发展、兴盛的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对于木兰故事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迪斯尼《木兰》(Mulan)的风格延续了美国好莱坞以往的模式,但寻其本质,它体现的是美国的狂欢式文化,颠覆和消解了木兰故事的中国叙事。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分析迪斯尼《木兰》的叙事策略,探讨其是如何消解木兰本土故事中的中国叙事成分的。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木兰诗》一课中关于木兰这一人物的形象定位,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木兰是一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而对木兰的女儿情怀,要么一点不涉及,要么蜻蜓点水。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如果仔细研究教材,就会发现文本中除了写木兰备战、木兰征战这两个环节之外,其余的环节都是围绕着"木兰是女郎"这句话展开的,全文突出表现了木兰的女性形象。从《木兰诗》创作的背景来看,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在当时对儒家"孝道"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木兰事迹反映了北朝的尚武风习,同时也揉合了一些汉民族的道德观念,是民族交融的产物。黄陂、延安等地的木兰传说与当地的木兰山、万花山等有密切的关系。营廓、亳州的木兰传说有一定的联系,这是由于地理接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情节完整,它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似金”,极其简练;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它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刻画木兰心理,塑造性格鲜明而又有血有肉的木兰形象。正是因为木兰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之情,才使得这一形象更为鲜活、丰满。它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使用了民歌中常用的一问一答、连锁、排比、重叠等手法,语言也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木兰形象的传播,木兰已成为河南虞城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法,研究木兰形象中的文化符号问题,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在戏剧和小说领域不但出现了一批以木兰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而且产生了一批像木兰那样隐藏女性身份、横戈马上甚至出将入相的奇女子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仿木兰”形象。研究这些易装女性形象及其变化,可以更好地探寻政治、经济、思想潮流和社会观念对女性意识发展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