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个体现价值判断的概念,也是一个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有相对客观标准的“技术”,追求质量保障和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具有“生态”性质的质量文化,它是高等教育系统和机构不可或缺的独特文化。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角度,梳理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来源与概念内涵,阐述质量观念形成与危机意识的关系,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进行基本解读,提出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电大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对电大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因素,决定了要提高电大教育质量,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提高电大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有电大特色的质量教育。要做好质量教育这篇大文章,前提是建立与时俱进的质量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质量世纪,大学也同样面临质量危机。在质量之旅中,大学起步较晚,可以企业为师,学习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质量经营是当今企业质量领域盛行的理念和实践,整合了质量管理与组织经营的双重优势,代表着质量领域的又一次革新。大学也可引入质量经营,促进大学的发展。质量管理是大学质量经营的基础,质量创新是大学质量经营的核心,质量竞争是大学追求卓越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研究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管理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力军的高职教育,在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亦遇到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陈旧等教育质量问题。全面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本文就全面质量管理在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质量世纪。学校质量管理理念体现了质量主体的价值取向,表明了主体对学校质量价值的认识和看法,对主体的质量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质量和质量管理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新观念,重视质量管理的研究,不断创新,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灰色系统,教育质量的概念具有模糊性,质量建设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既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让市场竞争机制在质量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着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从质量问责走向质量合作,形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信任的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新进展:质量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话题,各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程序和技术开始建立并推广,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欧洲的研究者提出,质量管理程序和技术最终不能解决质量的改进问题,而只有由下而上地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使追求和提升质量成为成员的自觉观念和行动,高等教育质量才能持续提升。围绕"质量文化"这一概念,对欧洲高等教育领域近年的质量文化研究进展进行考察,并从这些新进展中捕捉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学校质量形成过程中存在质量标准应用的误区,我们应该明确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质量生成,重要的是端正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的理念,形成质量生成意识,促进质量管理中的质量主体互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质量世纪.学校质量管理理念体现了质量主体的价值取向,表明了主体对学校质量价值的认识和看法,对主体的质量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质量和质量管理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新观念,重视质量管理的研究,不断创新,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育作为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诞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支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柱。当前,网络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也遭遇以质量问题为核心的严峻挑战。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是一项长期、持续而渐进的系统工程,必须厘清决定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从而为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基本的依据。面对学历继续教育在办学质量上的客观差距,如何建立全面多元的质量观,坚持提高培养质量主题,准确定位网络教育质量理念,明晰决定网络教育质量要素,落实把控网络教育质量措施,这是网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赵婷婷 《教育研究》2023,(4):137-147
大学质量文化的提出,是大学教育质量保障实践在推进和深化过程中的必然诉求,这是准确把握大学质量文化内涵首先需要明确的认识。从“观念的文化概念”出发理解大学质量文化,它是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组织文化,可从质量信念追求、质量价值取向、质量行为准则和质量特色意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我国自上而下的大学教育质量保障推进路径,强化了制度、技术、工具等“硬领域”,但却忽视了观念、文化等“软领域”,致使近年来我国大学在质量文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质量信念追求及其外在强加性、质量价值取向及其约束导向性、质量行为准则及其规范导向性、质量特色意识及其同质倾向性等四个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学质量文化应从合格质量向创新质量转变。通过打造认同文化、培育反思文化、彰显个性文化、营造信任文化等途径,积极推进我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以实现持续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质量监控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质量保障体系下,学校利用各种质量监控手段、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控制,但是教学监控不能等同于企业工序式程序,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校园质量文化背景下的质量自觉,这种自觉既是对质量的一种自觉追求,更是一种质量意识的自我觉醒,也是一种全新的质量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质量文化的生成蕴含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全过程和结果之中。质量文化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遵循质量文化各个层次的内在逻辑,培育和发展适应自身办学定位的有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实现质量的文化管理和文化式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4.
质量均衡是对教育质量发展状态均衡化的要求,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优质与均衡的统一。教育质量是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特性满足不同顾客需要的程度,因此,教育质量均衡包括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方面的均衡。国家、学校、学生和社会民众等作为教育服务的顾客,对教育质量均衡三个侧面的关注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教...  相似文献   

15.
质量文化是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与观念,而不是"质量"和"文化"的简单叠加。质量文化建设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实质上是质量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以关注睡眠质量,提高高中生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高中生生存质量量表对122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2%的高中生睡眠质量差,主要表现为白天功能紊乱、睡眠持续性、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四个方面。高中生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主要是心理维度和学校子量表。高中生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主观睡眠质量、白天功能紊乱、睡眠紊乱、睡眠潜伏期和睡眠质量指数对高中生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改善高中生的睡眠质量,关注睡眠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管理层次的最高境界。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形势,探讨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为例,总结出从以外部控制向内在诉求、从有形管理向无形服务、从他律向自律、从“一刀切”向特色化转变,是今后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对教育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明确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保障及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基础上,高校可通过开展质量文化教育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强化质量意识、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制度建设、完善质量控制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四个方面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统计数据质量由三个层次构成,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对方面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也应该从多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观常常受人们价值观念差异和社会现实变化的双重影响,而不同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相应质量控制行为往往与其背后的质量意识从内隐到外显、从萌生与澄清的变化密切相关。学位从大学行会内部身份区分符号到地位等级确认符号的变化意味着学位从萌生到制度化的蝶变。高等教育质量话语权从高等教育内部从业者独享的特权向社会的普遍让渡标志着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形形色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不同国家被不遗余力地建构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在世界范围的日渐流行意味着高等教育全面走向社会。上述看似毫无关联的高等教育控制行为都包含着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度关注,其背后则隐藏着不同高等教育质量意识及相应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