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皖北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于皖北不同地区分离获得的14株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南农1138-2"进行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菌株AHM2B、ABL9-2、AWL26和AFL15与"南农1138-2"有较好的共生性,其中菌株AHM2B、ABL9-2对总根瘤数、根瘤干重、植株干重、株高的影响较大,菌株AWL26和AFL15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全氮量影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认为以AHM2B和ABL9-2较其他菌株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考察了基因工程茵Ecoli TOP10F’重组质粒pBAD/gⅢA—NTF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经传10代后,菌株的质粒没发生质粒丢失现象,20代后各代菌种质粒保有率低于100%,但50代后的菌种质粒保有率仍高达88%。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离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离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考察了基因工程茵Ecoli TOP10F’重组质粒pBAD/gⅢA—NTF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经传10代后,菌株的质粒没发生质粒丢失现象,20代后各代菌种质粒保有率低于100%,但50代后的菌种质粒保有率仍高达88%。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离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离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为指标,分别于1997 年和1998 年鉴定了从6724 份大豆资源中筛选获得的46 份抗感材料及5 份江淮与南方大豆推广良种共51 份对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的抗性差异表现。结果表明,区组间、品种间、记录日期间、年份间抗虫性有极显著差异;品种与记录日期间互作、品种与年份互作极显著;年份之间抗虫性表现极显著相关。综合1993 ~1996 年历年田间抗性鉴定结果,从供试的大豆资源中筛选出一套对食叶性害虫表现综合抗性或综合感性的标准品种,可用于以后的抗性分级  相似文献   

5.
从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降解丙烯酰胺能力的细菌12株,经鉴定均为不动杆菌属。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些菌株中对丙烯酰胺的最大耐受力可达40mg/ml;12株菌株都对氨苄青霉素有抗性,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氯霉素无抗性;在以丙烯酰胺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DAW01在30℃,108r/min旋转式摇床振荡培养6d后,对丙烯酰胺降解能力可达45.01%。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与保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ftc,Hp)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Hp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了Hp低温保存与复苏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固体培养Hp时,在微需氧条件下,培养基分别为哥伦比亚琼脂+混合抗生素+6%脱纤维绵羊血,哥伦比亚琼脂+混合抗生素+6%马血清,37℃培养3d,均可培养出Hp;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不添加混合抗生素,培养基为哥伦比亚琼脂+6%马血清,对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不会造成杂菌污染。(2)采用液体培养HD时,培养基为布氏肉汤基础加混合抗生素和6%马血清,Hp增菌迅速。菌株采取冷冻保存液法保存于-70℃-80℃低温条件下,可以成功复苏。  相似文献   

7.
[教材说明]大豆这一课,教材首先介绍了大豆的经济价值,然后根据大豆的特性进行了介绍:①豆类的播种,必须注意当地栽培制度。自然条件和不同品种,掌握播种的时期,②大豆对土壤的选择。③从大豆根瘤的特点,突出介绍大豆在轮作中的作用,以及实行根瘤粉接种的作用和方法。④大豆在生长时期对水分条件不同的要求,说明豆田灌排的要诀。这些都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其中又以豆田的轮作及根瘤菌粉拌种,为重点讲授内容。大豆是良好的轮种作物之一,在它的生育过程中,由于根瘤菌的活动,每公顷(15亩)能从空气中吸收50公斤的氮素,相当于250公斤的硫酸铵,凡是需要氮肥多的农作物,如谷类等,种植在大豆收割之后,都能获得丰产。因此教材重点讲进轮作。轮作的好处在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由非发酵菌引起的机会感染和院内感染日趋增多。本菌属因具有分布广泛、传染途径多样,及耐弱菌株逐年增多等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YMA平板上对1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Fe、Co、B、Mo、Zn及p H的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铁浓度为0.05%时,64%的供试菌株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氯化钴浓度为0.005%时,57%的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硼酸浓度为0.04%时64%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上升到0.10%时,所有菌株生长均受抑制或不生长;在钼酸钠浓度为0.4%时供试菌株均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6%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在硫酸锌浓度为0.025%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75%时,所有菌株受抑制或不生长。表明供试菌株对钼、硼的耐性较强,而对锌、铁、钴的耐性较弱;不同根瘤菌株对同一微量元素的耐性差异较大,同一根瘤菌对不同微量元素的耐性也有差异。多数菌株在p H6.0~8.0范围内生长正常,耐碱能力比耐酸能力强。其中AWCS13-4菌株耐受微量元素和酸碱度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设计了研究二肽衍生物水凝胶的染料吸附性能的综合化学实验。考察了染料种类、吸附时间、染料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效果比甲基橙好,并对二者的混合染料溶液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水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该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多、可操作性强,十分适合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豆根瘤菌AWCS13-4菌株在YMA、TY、PA、BSE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AWCS13-4菌株在YMA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粉为最佳氮源,最佳p H为7.0,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培养温度为30℃。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其最佳培养组合为:每升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7H_2O 0.2 g,K2HPO40.5 g,NaCl 0.1 g,CaCl_2·5H_2O 0.05 g,Rh微量元素液4 m L;p H为7.0,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常规划线分离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洗煤废水有较好絮凝效果的絮凝剂产生菌B4;运用单因素法考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NaCL、AlCl3等无机盐、温度、pH值对B4产生的絮凝剂絮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4产生最佳絮凝效果的培养条件是:葡萄糖浓度1g/L、T=36℃、pH=7.5,并且Mg2+可显著促进絮凝剂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铝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的电化学体系中,在恒电流模式下,考察了.活性生红M-3BE模拟废水脱色过程及能耗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电解质浓度、温度、染料浓度对染料溶液脱色效率影响较大;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与硫酸钠电解质浓度、温度对脱色过程能耗影响显著。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染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98%,能耗117.75kwh/(kg dye)。在不同pH的范围内,活性红M~3BE表现的脱色机理不同,pH4~8为混凝与阴极还原脱色共同作用,pH小于4和大于9则表现为阴极还原脱色为主,且低pH下能耗较低。氯化钠既有助于提高染料废水的脱水效率,又有助于降低脱色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试验室配制的氨氮(NH3-N)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催化氧化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考察电催化氧化方法对氨氮溶液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并探讨了水体中氯离子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并分析了溶液温度、电流密度、电导率、pH值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电催化氧化方法对氨氮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溶液中氯离子浓度越高,氨氮的降解速度越快;根据本文所述的试验条件,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溶液温度、电流密度及电导率总体均呈增加趋势,pH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5.
以对羟基苯甲酸、氯仿为原料,以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溶剂,氯化卞基三乙基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3-甲酰基-4-羟基苯甲酸,用元素分析、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物配比、溶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对羟基苯甲酸):n(氯仿)=1∶2.4,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3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0min时,3-甲酰基-4-羟基苯甲酸的收率为55.7%.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橙黄Ⅱ染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2、温度为43℃、反应时间为12 min、H2 O2用量为2.0 mmol·L-1、染料初始浓度0.8 mmol·L-1时橙黄Ⅱ的降解最为理想,脱色率可达到83.7%.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与Powell算法相结合的新型改进微粒群算法——Powell-PSO.改进算法将粒子的搜索过程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将标准微粒群算法的速度公式加以改进进行搜索;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最后一代粒子作为Powell算法的初始点,让Powell算法与PSO算法交替进行.这样既克服了微粒群算法陷入局优的缺点,也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求解精度,同时提高了收敛速度并保持了微粒的多样性.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微粒群算法相比,Powell-PSO具有较高求解精度和较强寻优能力,并且不论是对单峰还是多峰函数都能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铜络合电镀废水的石灰—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氯酸钠络合解离—碱性沉淀法对含柠檬酸络合铜离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次氯酸钠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该方法处理络合铜离子废水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系pH=13,次氯酸钠溶液用量达到4%,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铜离子可下降到0.2mg.L-1左右,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保山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占第一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4.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0%),次之为表皮葡萄球菌(4.3%);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情况为泌尿科45.7%、康复科20%、ICU14.3%;52株大肠埃希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氨苄西林98%、复方新诺明76.9%、庆大霉素65.4%,52株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5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Ig/29株占55.8%,非产ESBLs的23株占44.2%。结论: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科室分布以泌尿科为首,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医生应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