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闻阅评工作制度建设规范性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丹 《新闻界》2007,(1):56-57
目前,业界对新闻阅评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经过对各地新闻阅评工作的综合调查和研究,笔者把新闻阅评分为广义和狭义。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安徽省认真贯彻中宣部加强新闻阅评工作的精神,在实践中创新思路,摸索规律,强化了阅评工作的组织、责任、预警"三个机制",健全了专家阅评、自身阅评、群众阅评"三个网络",坚持了指出问题与推广经验、事后评论与事前提醒、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三个结合",使新闻阅评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石琼 《新闻世界》2013,(10):14-15
本文主要介绍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阅评》的编发路径和做法,并对《新闻阅评》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闻阅评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贡献。本文总结湖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实践经验,从新闻阅评内容定位、评议技巧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对新闻阅评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的新闻阅评工作从1991年起,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市有关领导说:“新闻阅评是市委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协调新闻单位关系,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非常得力参谋和助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北京市新闻阅评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阅评:逐步规范制度化 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省市之一。1991年8月,市委宣传部组织了12名具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参加新闻评议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提建议、当参谋。1996年7月,中宣部在烟台召开“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座谈会”,提出了新闻阅评…  相似文献   

6.
苏进跃 《今传媒》2006,(12X):33-33
湖南省的新闻阅评工作始于1997年。近10年来,共编发《新闻阅评简报》800余期,刊发各类阅评稿件4000余篇,并出版了阅评精品集《点击传媒》、《守望传媒》两本书。新闻阅评在帮助新闻单位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遵循新闻规律、提高引导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阅评就是对新闻报道中好的地方充分肯定,总结经验,以供借鉴,同时及时指出新闻报道中的差错,以汲取教训,提高办报质量。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批评,新闻阅评比广义上的媒介批评更具有建设性,对新闻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搞好新闻阅评,对地方报纸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水平,提高报纸综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阅评是新闻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充分发挥新闻阅评指南针、备忘录、摄像头、导航图和校正仪作用,指导和帮助新闻宣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本文认为,新闻阅评工作把握好尺度至关重要,需要做到高度、精度、深度、角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要针对当前新闻阅评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单位实际,总结已经成熟的做法,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新闻阅评机制,使新闻阅评工作真正成为提高采编人员业务水平、提升新闻品质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郭光华 《今传媒》2008,(6):34-35
一、我国新闻阅评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新闻阅评,是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宣传部负责实施的.目前主要在中央、省、地市三级开展.1994年,中宣部成立新闻阅评小组,最初出刊为<新闻舆论动向>,后改为<新闻阅评>.1996年8月,中宣部在烟台市召开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宏观调控会议,要求各地仿效中宣部的作法,建立新闻协调和新闻阅评制度,以利于进一步全面、及时、有效地加强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1.
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办报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报纸质量。从2002年起,安徽《蚌埠日报》对原有的报纸阅评和新闻审读机制作了重要改进,加强了阅评工作队伍,成立了相对稳定的报社阅评组,设立了专职的报纸审读员,每天对每期报纸进行阅评、审读,“评头论足”,“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在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专题阅评,取得了较大成效。仅2006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简报》就先后推出了新型工业化、湘南抗洪、公民道德论坛、首届中部博览会、省第九次党代会、聚焦长株潭、控制负面报道等专题阅评,不仅增大了新闻阅评的力度和深度,而且使新闻阅评的实效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新闻阅评对地方党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水平,提高报纸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明日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也有四年之久,报社编委会特地聘请两位资深的老报人,担任《三明日报》新闻阅评员,对每月每天的新闻作品进行点评。根据阅评员阅评意见,报社编委会每月编辑出刊两期《阅评简报》,供采编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导向工作的保证。实践证明,用新闻阅评加强新闻宏观管理、用新闻阅评指导主题宣传,用新闻阅评指导新闻报道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加强管理凝聚人心、指导改革推动宣传效果提升的良好作用。新闻阅评工作如何始终围绕中心,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辩证看科  相似文献   

15.
刘晓程 《今传媒》2005,(4):18-20
在我国,“新闻阅评”与“媒介批评”这对概念一直未能明确区分。本文试图从二者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归纳它们不同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媒介批评”的内涵与本质。人们常说的“新闻阅评”、“新闻审读”等都包含“批评媒介”的含义,它们与本文讨论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阅评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批评。比广义上的媒介批评更具有建设性,对新闻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一、新闻阅评。有助于把控媒体舆论导向新闻阅评对媒体的舆论导向起着重要的督导作用。新闻阅评除考察媒体宣传内容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政策上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是否一致,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是否主动、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熊燕舞 《今传媒》2007,(6):31-32
对某一或某类新闻作品的评价原则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运用具体的标准应当是原则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本文提到的新闻阅评原则虽是对新闻阅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的一家之言,笔者却希望这是一种带有普遍规律生的监督媒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朱敏慎  吴志明 《今传媒》2006,(3X):37-38
高级编辑贾安坤曾主持上海《解放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分管报纸和期刊,1994年底调至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任秘书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担任过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名誉会长,现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聘任的20多位新闻阅评员之一,也是上海市企业报“好新闻奖”评委。老贾退休已近7年之久,自称是“桃花源中入”。虽然离开办报业务多年,实际上一天也没离开报纸,他非常忠诚于“阅评员”这项工作。作为一位老新闻工作,老贾关注的不仅仅是报纸,还有电视、广播中的新闻节目。他认真读、认真看、认真听,并通过种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贾这种细读、细看、细听的阅评精神,缘于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熊燕舞 《今传媒》2007,(12):43-44
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问题及现象的分析和评判.本文认为,新闻阅评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而新闻阅评又不像一般的媒介批评那么简单,它的运作模式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和强制特性,从而决定了它作为媒介批评家族一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导刊》2006,(2):56-56
深圳市委宣传部近日提出要形成“大阅评”格局,即除了对本市媒体进行阅评外,还要及时掌握中央、省、各地媒体以及香港主要媒体对深圳的报道动态:除了新闻阅评外,还要对媒体的理论版、文艺、体育报道,以及广告导向等进行全方位阅评。对主要广播、电视节日进行全天候监督;对媒体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宣传报道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反馈。同时提出。要建立阅评案例制度,对重大报道成功或失误的策划进行案例分析。并及时通报有关新闻单位,同时为新闻通气会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