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突"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早期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同西方殖民势力相勾结,在新疆出现了两次大的分裂活动,并建立短暂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它成为"东突"恐怖势力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对以上问题的本质揭露和批判,是反恐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伊扎布特"在新疆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近年出现的“伊扎布特”极端宗教组织在本质上与老牌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如出一辙;“伊扎布特”所鼓吹的理论不过是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老调的重弹;“伊扎布特”反动组织的滋生、蔓延在广大的青年学生中危害极大,也危及新疆的长治久安,应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打击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突”)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名单。“东突”势力是受历史上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突厥最初是一古代游牧民族的专称,曾活跃在阿尔泰山、中国北方草原等地带。公元552年,突厥建立汗国,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而争斗不  相似文献   

4.
维护稳定,是新疆当前至关重要的政治任务。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西方反华势力推波助澜,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加紧渗透,国际恐怖主义暗中支持,使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呈现上升态势,严重破坏新疆的稳定。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新疆稳定的国际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消除其不利影响,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5.
泛突厥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解放前在我国新疆曾经有过不小的影响。这种思潮的出发点和客观作用,在各种情况下不尽相同,但总的看来是对新疆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阻碍作用,因而终于为人民所唾弃。可是近些年来,新疆又有少数人借助于泛突厥主义的旗帜,煽动民族分裂。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打掉民族分裂分子手中的这面旗帜,为此需要首先系统地了解有关泛突厥主义问题的准确知识。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一年,是台湾政局发生复杂变化、两岸关系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一年来,“泛蓝”、“泛绿”两大政治势力围绕2004年的所谓“总统”选举展开角逐,竞选异常激烈。陈水扁当局纠合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加快谋独步伐,特别是企图利用公投手段进行分裂活动。“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獗活动,使两岸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但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从时间与空间角度考察泛突厥主义的历史轨迹,大体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泛斯拉夫主义和“俄罗斯化”压力下出现的俄国穆斯林的语言、思想、行动“三统一”文化活动;二是19世纪末至当今的从土耳其到中国新疆的以分裂主权国家为企图的政治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深入扎实的反分裂斗争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和自治区领导同志高瞻远瞩,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入论述了在新疆加强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大背景看,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和美国发生“·”事件之后,以美国为9 11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步伐,他们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日益强大,亡我之心不死,支持和操纵我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积极勾结,在境外拉拢和培植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东突"分裂势力把青少年作为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他们把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输入新疆,并逐步向学校渗透,严重危害到新疆和全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反渗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抵御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渗透,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必要的、适时的。长期以来,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应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台湾当局妄图利用所谓“宪法”和“法律”形式,通过“公民投票”、“宪政改造”等方式,为实现“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目标提供所谓“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