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水女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水女神神话故事,当产生于周昭王南巡溺死汉水之后。据《拾遗记》,二神女为周昭王二侍女所化。东周时期《周南·汉广》诗,首引以为喻。其后,汉水游女、交甫解佩、游女弄珠成为典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征引,近三千年来,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  相似文献   

2.
湘水女神、汉水女神本不是一路神仙。包括楚辞在内的相关文学创作,用典精妙,当不存异议。然而,有当代学者认为屈原在《离骚》、《九歌》中改汉水女神为湘夫人,近来又有学者撰文认同此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湘水女神出处较清楚,汉水女神有待进一步考证。而真正把两路神仙拉到一起的是曹植的《洛神赋,》而不是屈原的《九歌》。  相似文献   

3.
汉水女神最早出现于《诗经》《楚辞》中,后来文学作品对其的咏叹一直络绎不绝。在宋代诗词作品中,文人对汉水女神"弄珠解珮"的歌颂更加全面,汉水女神"凌波步弱""娉娉袅袅"的形象更加丰满,"真珠帘卷""满庭芳思"的场景更加华丽。宋人塑造的汉水女神形象更加光彩夺目,美丽动人,并被进一步平民化、生活化,女神走下了神坛进入世俗社会,成为人世间美的化身。同时,汉水女神文化中的人神离别模式,也被诗人们进一步开拓发挥,"佩解江皋,魂消南浦。人生惟有别离苦"。  相似文献   

4.
汉水女神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女神是中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汉水女神不仅出现在《诗经》、《楚辞》文化系统之中,也存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祭祀文化系统之中。汉水女神是两位美丽而多情的女子延娟、延娱,她们出现于西周中期前后,与周昭王南征有关。汉水女神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中西不同时期女神形象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不同时期的女神形象进行比较,是为了揭示由母权制向父权制再到私有制阶级社会演变的女神形象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展现女神形象各自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一个具有时代历史意义的范畴,它既与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有利,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内涵相区别,它是基于时代背景上的对人的问题的充分关注,又是一个时代文化观念的核心,世纪之交的人文精神讨论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当代大学生要立足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有意识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性质首先是具有工具性,然后具有人文性,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内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分析语文课程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成为一个有"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人。借助海量阅读,通过文本背景知识,联系文中生活实际,抓住文章地域,文化差异,多途径发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8.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以人文精神为旨归的人文教育有一个核心的理念,那便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我们的聋生教育,也必须从人这个角度来谋划、部署、设计、调节,同时考虑其特殊  相似文献   

10.
当前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本文介绍了教师如何用人文内涵去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洛神赋图》描绘的是诗歌《洛神赋》。从无形的文学到有形的图像,画家如何表现诗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抽象的文字意象和音乐性,特别是背叛、痛苦、追悔这类隐晦的情感?在转译文本时,画家至少使用了五种方法,分别是视角转换法、隐喻法、暗示法、象征法和直译法等。与方法的运用相应,画家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取舍、裁度、变换或延展。图文转译的成功,恰恰在于图像没有对文本亦步亦趋,而以追求原文精神姿致为要。图像对文学的转译,是建立在诗画异质的逻辑基础之上,必须遵循每一种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趋势,是对现实发展情势和面临问题的积极应对与理性选择,是对科学发展观所倡导和追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目标的体现、深化与拓展。它坚持"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内涵;坚持"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道德情怀;坚持"构建和谐"的发展向度,维护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终极目标。因此,具有丰富的人本意蕴和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政治宽容,从本质上看展现的是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容纳和代表能力,体现的是政治(公共)力量对个体发展划定的空间范围。历史地看,政治宽容的具体限度标示着一个时代人本价值落实的现实边界 扬弃国家、阶级的特殊利益,在政治宽容的自我消解中实现每一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宽容的根本意蕴和实践管径,以此为蓝本,社会主义的政治宽容在其具体展开机制上必然内含深刻的历史辩证性。  相似文献   

15.
从生存哲学、美学以及哲学阐释学三个角度挖掘<庄子>语言怀疑观--"无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当时诸子百家争鸣的客观剖析,对文艺美学创作、理想风格的确立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与西方现代哲学阐释学呼应.  相似文献   

16.
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具有全纳性、整全性与生成性。建构人本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要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谋求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内容上,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荣会通;在教育方法上,要着眼于人的自主发展,达成教育方法与个人成长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7.
数学术语的隐喻歧义及其人文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术语指的是指称或限定某类数学对象的字、词或词组。通常是用词语的一般意义隐喻其数学意义。这种隐喻存在着歧义现象,主要包括指称对象的模糊或变异,限定对象的语义转换以及种属关系的误解。这些现象会给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造成障碍或误解。同时,这些隐喻现象中蕴涵着人文因素,挖掘这些人文因素并将之用于数学课程与教学,有益于数学与人文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的人本管理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了竞技体育人本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竞技体育的特点以及人本管理给竞技体育带来的心理优势来阐述对竞技体育进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