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清代中叶开始就不时有人提出恢复古代的"乡官"制度,将国家职官体系延伸到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控制。然而,"乡官"筹议始终停留在朝野话题的层面上,而未得到实施。时至晚清,随着西方地方自治思潮的传入,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将西式地方自治与传统的"乡官"制度嫁接起来,改善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2.
清末,政府放弃"乡官"方案,采纳移植日式地方自治模式,这实际上是对地方绅权的让步,而并非是对基层社会实施更有效控制的步骤,县以下基层社会仍然游离于国家职官体制之外。"乡官"话题从产生到热议,再到最终被放弃,反映了中国固有知识与制度在外来思潮冲击之下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乡官制度论略——兼论《天朝田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以《天朝田亩制度》为法理依据。乡官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斗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是乡官的四大基本职能。乡官制是军、政合一的制度,是区别于以往农民战争的一个极富特色之处。对乡官制的研究,使“《天朝田亩制度》颁于1853年冬”之成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
秦国斩首考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8万人,认为"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我们不得不凸显权利作为个人的意志作用及其对抗公权力随意干涉的效能,警惕绝对的社会所有权观念的滋生和蔓延。就物权设定社会职责甚而剥夺所有权或物.其惟一正当性的理由是对公共利益的眷顾。为公共利益而就物权设定社会职责,主要通过两种立法途径达成其目标。  相似文献   

6.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的商於地处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族团的交错过渡地带.是秦国与楚国、三晋争夺的"金三角",是北方文化进入南方的走廊,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支撑点.秦国占据商於,打开了南下东出的通道,形成了威慑关东、进逼楚国的正面基地,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地缘战略;楚国失掉商於之地,不仅使江汉地区门户洞开,处在秦国钳型攻势的包抄之下,而且失去了最大的盟友齐国,从此由盛转衰,直至灭亡.因此,商於之争是秦、楚盛衰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陆醴骅 《教育艺术》2006,(12):22-22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最讨厌复习,简单的形式、重复的语言,没有任何趣味可言。但复习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又都是很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的梳理与体系的完善。复习的方式得当,会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如果复习方式不当,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云梦秦简《为吏之道》末尾抄录了魏安僖王(公元前252年)颁布的《魏户律》和《魏奔命律》,内容是对“假门逆旅、赘婿后夫”的惩罚规定。这两条律文并不适用于秦国,律文中的“假门逆旅”是指流民而非商贾。弄清楚这问题,对正确理解秦律的历史渊源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封建政权的兴衰。从《睡虎地秦简》看,秦统治阶级在战国时为了建立打败六国的雄厚的物资基础,在统一后为了从经济上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曾经通过关于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立法,大力保证封建经济的发展。农业已不是指单纯的粮食生产了,而是包括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在内的系统的大农业。  相似文献   

11.
12.
秦与西汉前期,国家权力凌驾于社会势力之上,基层小吏的选用不受地方社会势力的左右,国家通过以法治吏,使其成为基层行政的忠实执行者。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势力的发展,基层小吏的选用由豪强大族所操纵,他们的行政很大程度上为豪强大姓左右,其功能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秦汉基层社会秩序的历史变迁,也可以加深对该时期国家权力与社会势力互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结合传世文献与古文字材料来看,赵国郡级职官的记载相对缺乏,目前仅能搜集到郡守、强弩后将、司寇三职。赵国县级职官的设置较为复杂,现可推定有令、尉、司寇、司工、司成、工师、冶尹、宗正八职。赵国郡、县职官系统的不均衡特征可能是由郡与县在主要功能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赵国县级职官系统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代官僚制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吏治曾经成为秦国最终胜出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然而,秦朝统一全国后,由于君道的败坏、薄俸厚罚的官吏政策与追求享乐之风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秦朝吏治的迅速败坏。这给秦朝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加重了官吏与人民的对立,使官吏丧失了对秦政权的信心,甚至一些官吏也加入了反秦起义的队伍之中,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步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丰富灿烂,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造成了楚国和秦国一亡一王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6.
秦代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存在着和睦恩爱、感情不和、分居、离异等状况;在家庭中,人们关心子女的数量、性别、健康状况和未来的职业,希望子女富和贵,也表明时代的总特征带来了社会身份变化的可能性。睡虎地秦简《日书》还反映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孝敬父母的观念和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秦工室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工室是秦国在郡县和王室普遍设立的专门制造各种器物的手工业作坊。内部有由县嗇夫(县令)或郡守任命的工室嗇夫管理,而工室的制造业务则由负责全国经济事务的内史进行管理和考垓。  相似文献   

18.
1869年发生的安庆教案是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参加这次反洋教斗争的是官绅及平民,但真正的鼓动和策划者多为近代官绅阶层。官绅阶层支持参与这次反洋教斗争主要出于民族情感、信仰危机与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提学官俗称"学政",贵州建省较晚,直到嘉靖年间其学政才走向专门化,其职责与他省一样,同为负责地方文教。其事迹在史籍中的记述较少,履历也多缺失。事功主要表现在化育边省人才与纂修史志两方面,而其文学创作则呈现出奇异的对立,作为自然人的抒怀之作多赞美黔地自然风光,持职业身份进行的撰述则抑山水而扬文教,二者均对贵州形象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