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问题,了解其在师生关系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师生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七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学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亲子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其亲子关系的因素,采用"亲子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亲子关系女生好于男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亲子关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亲子关系越差;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亲子关系和父母学历呈正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和亲子关系呈正相关;与其重要他人的关系对亲子关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异地入学制度的完善,虽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基本得到实现,但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随迁子女的心理现状仍需关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存在自信心缺失、情绪情感脆弱、学习动机不当、人际交往不畅等问题,可从制度环境、家庭环境、心理环境建设三方面入手,帮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因素,采用"同伴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伴关系总体水平与本地学生并无显著差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与父亲学历层次、家庭经济状况、跟父母关系、跟老师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伴随城镇化发展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破解阻碍随迁子女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瓶颈,本文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三个层面构建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最后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仍然存在入学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心理问题严重等问题。只有进一步明确流入地政府、学校的义务教育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制度,积极改善流入地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的打工外出越来越倾向于全家外出,跟随他们进城的子女在城市的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日益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的发展.立足现实,近两年来,迁入地政府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措施解决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总结这些措施,我认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必须采取以迁入地政府为主、社会大众、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的措施,同时中央政府在部分政策上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日益突出;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前瞻价值.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遇到了诸多困境,阻碍了他们学校融入的进程.为此,应多方采取措施破解这一难题,建议可通过城市家长、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协作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融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导致了大量流动人口的产生,他们的随迁子女面临诸多教育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拉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基本信息,发现拉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特征的背景下,逐步放松高考户籍制已成为一种应然的改革方向。根据各省市所出台的最新规定,山东、福建、黑龙江、安徽、四川、海南、贵州等十余省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明显松动,其控制方式从高考户籍制发展到学籍凭证制;京津沪粤等省市以及内蒙古、新疆等高考移民流入严重的省区,高考户籍制几乎未出现明显变化。对于前者,应切实根据相关规定防治高考移民;至于后者,则应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渐进地放松高考户籍制,同时也应注意加强高考移民问题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流动人口中学龄儿童约有200万人,他们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指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非常重要,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推进教育公平成为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和流动的加速,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伴生性问题。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由于二元户籍制度等原因造成的。为此,以教育公平理念的树立为出发点,探索通过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完善社会帮扶体系等措施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州和温州两地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考察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变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的培育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越来越多随迁子女与父母一齐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尤为引发关注。随迁子女中部分人群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边缘人现象,其原因与自身社会认同、社会融入、心理健康状况、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紧密相关。为转化这类人群边缘化现象,可从优化社会环境、提升学校教育、增强教师素质及改善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贡献不可小觑,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业和发展一再被各界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中的学困生现象也应受到高度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学困生的转化要常抓不懈并破解转化的本质性难题,创设机遇捕捉学困生的积极心理元素,多措并举构建学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心理结构的改变成为各项转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民以“举家迁移”的方式进入城市务工或者经商,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归属感的培养。文章阐述随迁子女集体归属感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随迁子女自身角度分析了集体归属感弱化的原因,分别从抓好学校主阵地、打造多元育人环境,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等角度探讨培养随迁子女集体归属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对深圳市小学四年级、六年级57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下称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并与该市1200名四年级、六年级本地户籍的学生(下称深户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女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男生;深户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随迁子女,随迁子女的师生关系好于深户学生;没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有留守经历学生;与父母双亲一起生活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与其他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等)一起生活的学生;家庭经济地位越高、父亲学历越高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性越好.为了提升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政策,搭建随迁子女发展平台;搭建学生互助合作平台,帮助随迁子女解决学习困难;接纳与关注全体学生,帮助随迁子女走出自卑,提升自尊心.  相似文献   

18.
19.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不能在流入地顺利继续升学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由于这些方案中准入"门槛"的设置差异较大,放开的口径尺度大小不一,致使这一惠民政策在实施上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如何统筹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建立多方参与、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决策机制,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流入地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信息监测体系,因地制宜设置相应的"准入"条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逐渐妥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农民工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4所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教育适应性水平整体偏低,表现为学习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和学习满意度低、学校归属感弱、家庭支持度不足、与同伴和教师难以深入交流等特征。只有通过随迁子女家庭、就读学校、教师、政府和社区五方协同合作,才能让农民工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