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时代"背景下,"微视频"风格多样、"微平台"更新演变、"微媒体"持续传播,网民在接收信息、发布信息的同时,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悄然改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微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应时代发展,从制作"讲课微视频",搭建"学习微平台",建设"教学微媒体"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微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师生事务“微管理”模式建构的功能定位要立足于“传递信息、互动参与、专业服务”等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化信息传播平台、校园舆情的引导平台和校园公众交流的平台,建立起用于“微管理”的校园制度、工作团队、语体框架及媒介平台,让高校“微管理”真正成为师生事务管理信息发布的“权威平台”、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互联中心”、推动师生个体发展的“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和思维方式等,都受到微时代全媒体发展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并且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利用这一方面的优势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利用全媒体来有效地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周莹 《教育与职业》2015,(12):42-44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社会,信息传播逐步进入“微时代”,当代大学生接收课堂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微博、微信,具有片面性、平等性和快速性三项特征。与网络内容相比较,课堂教学内容在冲击力、互动性和及时性方面存在不足。文章提出应在系统性与短小性相结合、导向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及时性与关联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相结合四条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思想与行为模式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思政教育被局限在课堂与书本之中,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成效低下。微时代的到来,对思政教育形成冲击与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本文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微平台打造、微队伍建设、微课堂组织、微环境营造、微管理提升五个方面探讨构建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开展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中重要服务,进入微时代后,传统阅读推广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用户需求。面对用户"微"阅读需求,对"微"阅读推广服务模式进行构建成为图书馆研究重要课题。图书馆必修正确认识微时代背景给阅读带来的影响以及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对微时代阅读推广服务策略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图书馆在"微"时代背景下的阅读推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微时代”的来临使“微教育”成为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关注微情微意微需求、擅用微言微语微交流、立足微媒微介微载体,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亲和力和实效性,才能做好“微时代”的辅导员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深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向。其中,媒介生产与消费的"微时代"成为最主要的一元。"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课业学习、日常生活产生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立足微媒体,融入微媒体,善用微语言,积极对高校学生进行"微教育"。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的"微时代"。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应顺应时代潮流而改变。对于英语基础及自主学习能力均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亟需培养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基于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微时代"的特点,探讨如何构建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将面临两大客观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一边是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数量,一边是碎片化的知识资源形式,在“巨”与“微”这两个极端面前,有学者就主张采用中庸之道,取长补短,既采用关联主义的“多连通”又主张新建构主义的“学会选择”和“零存整取”策略.两种网络学习理论提出的主张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很多人已经尝试运用具体的策略进行网络学习和实践.其中,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运用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发展最迅猛的网络学习应用形式之一,我们探究网络微时代的学习环境特点和学生学习诉求,结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模式,可以为有效应对微时代下的学习提供借鉴之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网络》2014,(Z1):91-93
正数量庞大而体型微小的知识通过大规模协作学习联系成一个巨型网络,每个学习者既是该网络中的一个独立节点,又是个人知识系统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网络。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将面临两大客观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一边是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数量,一边是碎片化的知识资源形式,在"巨"与"微"这两个极端面前,有学者就主张采用中庸之道,取长补短,既采用关联主义的"多连通"又主张新建构主义的"学会选择"和"零存整取"策略。两种网络学习理论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音乐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经验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根本目的,教学程序化的单向线性传递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教师讲解示范,轻学生主动探索;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记忆,轻学生已有经验的运用和体验;重师生互动,轻生生互动的僵局。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缺乏主动参与、大胆联想、勇于竞争表现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分析、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峰 《生活教育》2013,(9):122-123
近日,一起发生在异国他乡的空难将近年来颇为火爆的海外游学呈现在公众面前,失事飞机上,有141名中国公民,其中,中国师生70人,属于3所国内中学的3个海外游学夏令营。而3名如花般灿烂的小生命的离去,更是令当事者的亲人悲痛欲绝、旁观者唏嘘不已。那么,这种号称为"微留学"的游学方  相似文献   

14.
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开放教育校园将以微文化为载体以其快捷便利、草根平等、注重个体等特点迅速发展,影响当代开放教育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冲击传统的校园网络文化,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必然会对传统的高校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和挑战。通过对"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分析,针对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院校推行"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微课"的发展方向和措施,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组建的富连成科班,在其开办的44年时间里,培养出近800名学员。该科班最为成功之处不在于培养演员之多,规模之大,而在于培养出的演员质量之高,近代戏曲界赫赫有名的伶人多出自该科班。本文拟从富连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入手,探索富连成之所以可以培养出高质量学员的原因,以及在教学理念、方法上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多元化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方式,并快速推进着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在互联网+教育的核心观点启发下,运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信息素养等理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课程个性化、教学互动化、知识共享化、学习主动化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用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拓宽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启发心智,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信息社会,数字化社会媒介在不同领域的逐步普及应用改变了大众交流互动的基本形态与思维模式,微平台开始成为大学思政教师开展课外拓展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合理地引导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变化与人格的形成,我国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利用微平台建立线上思政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克服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正逐渐演变成大学生们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高校"微平台"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参差不齐的发展状况,"微平台"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提出高校要组建"微平台"运营团队,形成微传播矩阵;打造高校微博名师,扩大高校美誉度;注重个性化定制,让高校"微平台"深入人心;重视"微平台"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等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多元文化与思想交融碰撞,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前沿阵地,受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传播性和话语自由性等的影响,也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新形势下高校由于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不高,对学生媚俗耍萌等现象有所忽略,没有正视新媒体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主流意识问题,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和处理学生主流意识问题,这也是社会主义事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制度保障等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多角度、多途径引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