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永春纸织画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但由于复杂而又保密的制作工艺使其在漫长的岁月中未得到普及与发展。本文简要叙述永春纸织域的发展历史,实地考察永春纸织画的制作工艺,并在理论上探讨其在当下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以来,永春纸织画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先后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走人中小学课堂。但,轰轰烈烈的活动并没有改变永春纸织画日见萎缩的局面。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围绕着现状对当代永春纸织画做一详细梳理,并针对存在问题探寻其在当下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论述了哈萨克传统体育的现状,对在哈萨克人中提出了世代相承,有一定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申报为自治区、国家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建议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活态性,相应的保护工作十分艰难。为此学者已提出许多保护原则,如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多样性保护原则等.其中最重要是整体性保护原则。静态保护并不是终极目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作者从整体保护的角度,结合滩头年画这一实例,探讨具体实施中如何实现整体保护,以期为推进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繁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古老剧种———秦腔,在其悠久绵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作为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深受西北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如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为了使其走出低谷,焕发生机,秦腔艺术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壮族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就是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山花。在壮剧中,北路壮剧又是壮族文化艺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其主要产生于广西田林县。2006年北路壮剧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为保护和传承北路壮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近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国上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因国家政治权利的参与和民间力量的积极推动,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从文化主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丁作中的政治、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国上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因国家政治权利的参与和民间力量的积极推动,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从文化主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中,许昌”筹”音乐名列其中。在当今文化、娱乐形式多样化、功利化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护、抢救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让全民族懂得如何去继承、发展、发扬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缺少了教育的环节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话题引入】2006年10月7日天津《今晚报》报道:韩国在已成功将类同于中国端午节的"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同学们看了这则消息后有何感想。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对此,有责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姚文华 《文教资料》2005,(25):31-32
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出,浙江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值得文化界庆贺的大事。然而,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有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政策的制定。所以,澄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观点,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它的保护和传承往往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传承不是千古不变的原版沿袭,而是靠不断的改良变化、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不断的融进新的理念,才能使其"生生不息",才能令其"源远流长"。本课题主要是以大连庄河地区的剪纸艺术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及相关艺术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以及发展现状,来探讨如何针对本地区的特色和现状,更好的使庄河剪纸等非遗文化在被妥善保护的同时,又能更适应当今社会地区性文化经济的发展,并提出较为实际可行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对于塑造文化恢复力具有积极作用,增强文化恢复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从文化遗产、文化恢复力、文化遗产与文化恢复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阿富汗的巴米扬佛像、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文化遗产具有持续性,外界干扰会改变并创造遗产的新价值,文化遗产展现形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快车道。在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所建构的非遗代表性名录四级保护体系中,非遗项目得到了有组织的申报、保护和传承。在二十多年的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对保护和传承的主体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变化,在经历了传承人保护、项目保护、非遗生态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后,非遗保护的主体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外部的形态,而进入了文化基因的保护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夏玢 《池州师专学报》2008,22(2):108-110
本文纵观黄梅戏发展历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提出了黄梅戏文化传承的思路,即维护相对原生态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群众在文化保护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发挥黄梅戏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的有关文化遗产的实践,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工具,材料,工艺品和文化场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区域独有的资源,由于其对旅游者先天的吸引力,所以常将其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此外,传承人认定和保护的艰难、市场的开发性保护和凸显的受众时代性问题、不健全的动态保护体制机制等方面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所以,...  相似文献   

18.
假如有一天,春节没有了,或是我们过端午节要经过别人的同意,你会有什么感触?是无奈,还是悲愤?呵呵,同学们别以为侃哥在危言耸听。如果我们再不及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上面的假设将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0.
忻州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传习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传承人在减少,而且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基于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针对性地从保护规划、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保护对策,从而为深入、科学地开展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