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琵琶是非常重要的弹弦乐器,其演奏手法多样,表现力也是非常显著的。琵琶演奏技法主要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琵琶的演奏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琵琶的演奏效果。在教师进行琵琶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琵琶的特点,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将琵琶的演奏技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悠久,技巧繁多,表现力极为丰富。琵琶演奏和其他乐器演奏一样,不光要长期艰苦的训练,还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要想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掌握琵琶演奏的基本技法是基础。琵琶演奏的技法经过前辈演奏家的诠释和创造,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演奏  相似文献   

3.
琵琶表演是音乐表演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琵琶这门艺术对左右手技术要求都比较强,且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其音乐表演达到一定的渲染力。作为琵琶演奏者,应该如何做到夯实的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这是我想要运用音乐表演美学角度来阐述的问题。我将通过我演奏过的林石城版本的琵琶曲《霸王卸甲》,结合音乐表演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对琵琶演奏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将音乐表演美学与琵琶演奏相结合,为琵琶表演艺术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琵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乐器,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以多变的演奏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多达五十多种的手法以及明亮、圆润、甜美的音色受到广大学子的喜爱。学习琵琶不仅是学习它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增强演奏琵琶中的音乐表现力,与之产生音乐的共鸣,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在琵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育。比如,对于初学者应该从基础知识教起,兼顾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在音乐表现上下工夫,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演奏中捕捉音乐的灵魂,真正与艺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琵琶的传承久远,经过了数千年的流传至今,不断的完善之下琵琶曲也变得更加动听。而随着琵琶的流传逐渐广泛,琵琶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演奏技巧的提升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琵琶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加强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力,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音乐认知,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琵琶相关技能并最终形成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柳琴是一种民族传统乐器,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且要想更好的呈现柳琴演奏的效果,则必须要实现外在演奏技巧和内在丰富情感的统一。只有把音乐情感和柳琴演奏融合起来,才能够提升艺术表现力,升华柳琴演奏艺术,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完整的音乐效果。因此,柳琴演奏者必须要提高对音乐情感的重视,除了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之外,还需要恰当的进行音乐情感的融入,呈现出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增强演奏境界。  相似文献   

7.
琵琶在我国民族器乐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属于弹拨乐器中的一种,有着很强的表现力,虽音色优美,但技巧复杂,为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琵琶教学时应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引导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促进音乐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凭借着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技巧、充沛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传统器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琵琶演奏艺术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能力,琵琶演奏入门难,并且演奏技法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琵琶演奏的初学者,本文将探讨琵琶演奏的初学者在琵琶教学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应加强掌握哪些技巧,从而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的琵琶演奏人才。  相似文献   

9.
越剧作为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风格优美抒情、细腻委婉。与此同时琵琶作为弹拨乐器的代表,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使得琵琶具备了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演奏技巧丰富等特征。因与越剧的音乐风格、表演特色浑然一体,从而在地位上代替了大三弦与斗子,与鼓板、越胡一起成为了越剧的"三大件"。本文以越剧三大件中的琵琶为主体,首先简单介绍了越剧与琵琶的演变历史,然后介绍了琵琶演奏在越剧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分析了越剧中琵琶在音色、音量与音区上的演奏技巧,以期能够帮助观众对琵琶有所了解的同时,帮助琵琶演奏者提高演奏技术,发挥琵琶在越剧音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轮指”是琵琶最为独特而又极富表现力的演奏技法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琵琶演奏的成效。因此,应对琵琶“轮指”的演奏方法,训练步骤,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思维方式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力求为琵琶学习者提供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琵琶演奏指导过程中,要尊重其认知特点,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打造突出情感、强调本质、训练多样的琵琶演奏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琵琶演奏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喜 《时代教育》2007,(8Z):3-3,31
在琵琶的训练过程中,琵琶的技能技巧性训练对琵琶的学习和演奏有着重大意义。琵琶的技能技巧性训练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演奏水平。本文通过对琵琶左、右手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来提高学习者弹奏琵琶的技术水平和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余璐 《华章》2008,(18)
琵琶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有着复杂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在我国流传有2000年之久.随着时代的变迁,琵琶也在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演奏技法.想达到对乐曲内涵的完美体现,必须实现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琵琶,享有"民乐之王"的美誉,音域广,表现力丰富。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作曲家吴厚元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紧紧抓住"琵琶女"的音乐形象,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用婉转的曲调诉说着"琵琶女"心中的悲叹,以及诗人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感叹。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琵琶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琵琶已逐渐从一种外来乐器演变成与中华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民族乐器。琵琶的演奏技法包括左手技法及右手技法两部份,因此相对于其它乐器其演奏技法相对复杂。在琵琶演奏技术的传承中,不仅要传授琵琶的演奏技巧,同时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琵琶演奏效果得到提升。以下,本文就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探讨,以期为提升琵琶演奏效果,提升演奏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民乐之王"的琵琶,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多重影响因素评判演奏成效的既定程式,直接导致了琵琶演奏主体功能的缺失。因此,有必要从琵琶演奏的主体独立性、主体能动性、主体创造性等层面,为其澄清谬误并正本清源。继而需要彰显琵琶艺术的实践特性,从琵琶演奏的技术路径上着力探讨展示琵琶艺术风格、加强琵琶演奏基础训练、提升琵琶演奏者音乐素养的方式方法,为确立琵琶演奏主体功能提供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艺术,且该艺术是通过声音传播。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琵琶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悟性与大脑对声音的想象能力。这种对声音的想象力是听者对琵琶音色、音质最直观的感受,展现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完美的音色需靠演奏者所掌握的演奏技巧来实现。因此,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手指之间的关系,做到全身部分的统一协调,才能将演奏技术发挥到极致。自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应不断及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水平,以提升自身的音乐艺术感悟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运用好琵琶乐器这门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意,充满戏剧性的各类场景,充分体现琵琶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每种乐器在演奏美学方面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琵琶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对演奏美学的要求与其它乐器也有所区别。琵琶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乐器,它的演奏几乎不借助于非音乐手段,主要依靠演员自身的二度创作来完成演出。演奏琵琶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点与线、线与点的关系;控制余音以表现琵琶的“韵”;形神兼备的体现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一首深受观众喜爱的当代琵琶乐曲名作,展现了民族音乐和古典诗词相得益彰的搭配效果。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解读《诉》与《琵琶行》艺术情缘的基础上,从意境塑造的角度来展现当代琵琶曲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借此提示琵琶音乐工作者未来通过丰富自身文化修养而拓展琵琶创作与演奏思路、方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