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流水》是朱践耳先生以传统音乐为主题写成的中国钢琴曲。该文将从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演奏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杨电 《教师》2009,(14)
本文以朱践耳交响乐和刘文金民族管弦乐队的鲜明的民族特征为立足点,以创作的角度为出发点,来说明鲜明的民族特征对于音乐创作的巨大意义--民族特征是音乐创作的根基,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技法、观念相融合,使中国音乐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使中国的音乐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和》是1992年朱践耳先生基于现代音乐观念创作的一部五重奏作品,作曲家在《和》中将古、今、中、西的思维、技法、观念相融合,既发扬传统,又超越传统;既取法现代,又超越现代。本文从文化内涵、音乐语言特色和音乐技术应用、音乐结构、风格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力求对这部具有个性和现代意识的中国作品有一个新的审美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中的一部代表作品,此曲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融入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表现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时代特色,本文以组曲第三首《童嬉》为例,探讨了此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奏表现.从音乐特征的分析中,着重论述了乐曲的核心动机和主题音调、结构、和声以及节拍、节奏;在演奏...  相似文献   

5.
佚名  刘天纯 《高中生》2011,(19):12-13
朱践耳:为"山歌"谱曲而一举成名从20世纪60年代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到《接过雷锋的枪》,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交响曲》到今天创作出10部中国现代交响乐,朱践耳一直没有停止过创作的脚步。没有受过科班式专业教育的朱践耳,凭着自  相似文献   

6.
钢琴音乐传入中国时间虽然很短,却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中国的音乐家、作曲家根基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通过不断融汇、消化西方钢琴创作和演奏技法的同时,创作与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对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从曲目创编的背景、曲式与和声分析、音乐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序曲二首》是朱践耳先生为钢琴创作的无标题音乐,其中序曲一号的副标题是《告诉你…》,二号的副标题为《流水》。两首乐曲皆以五声性结构的旋律为主题并创造性地吸收西方的多声技法写成的音乐,其中二号的主题音调还采用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调,有着十分浓厚的民族风味。  相似文献   

8.
《龙船调》是湖北鄂西土家族自治州的一首土家族民歌,后发展成为了经典民歌曲目之一。笔者根据王耀华先生《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一书,并结合自身所听所想所感,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结构。  相似文献   

9.
朱敬修先生的合唱作品,大量汲取了河南中原音乐沃土的养分,将河南民间音调、曲艺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民族音调、和声在旋律中的融汇与结合、丰富的复调手法的运用等都是合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传统作曲技法"是指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作曲家们不断的实践而应用的一套作曲技法。不论是和声色彩、复调对位,以及音乐发展等等都融入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10.
一般意义上,提到"音乐理论",我们通常就是理解为基本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作曲技法,本质上这些都是西方音乐概念蕴含下的理论。对于当下我们所谈及的这些音乐理论,我们会提出一部分质疑,那就是我国的传统音乐难道就没有独特的理论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只不过细细想来,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得到解答。本文将以田耀农先生的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为研究对象,对这本书的主要思想进行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何占豪先生的创作积极拓展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12月20日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晚会在广州举行,王震亚、朱践耳、严良堃、张非、谢功成、林石城、蒑⑻期壤弦帐跫一袢儆?一批小提琴、二胡、  相似文献   

13.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朱践耳先生受到古琴曲《流水》启发,后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而来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全曲用4种不同的变奏来模仿各种不同形态的流水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全曲要求演奏者能细腻的控制、研究不同层次的音乐和力度。此曲由我国作曲家依据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文化精神,利用西洋作曲技术创作的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获得了我国音乐爱好者的喜欢和欣赏,同时,在世界乐坛也赢得了良好的赞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技巧上工整严谨,带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通过《序曲第二号--流水》中局部到整体结构,音乐形象以及内容方面的细致分析,表达出作者对演奏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1955年朱践耳受到古琴曲《流水》的启发,借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调,进行重新组织与整理而创作的。从《序曲第二号"流水"》的曲式结构、和旋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方面入手,分析整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让演奏者更好更准确的把握其音乐思想,弹奏时能够完美表现整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比较陈培勋与丁善德、朱践耳等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和声手法之运用,归纳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以及与陈培勋先生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从而体现出陈先生作品在技法与风格上的个性;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引起作曲理论界对中国和声运用问题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谭小麟先生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巧妙地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定基础.本文采用白描手法、双关手法、反复叙事修辞手法对谭小麟先生的《正气歌》、《春雨春风》和《别离》三首作品进行诗化研究,从中归纳出他艺术歌曲创作的独特风格和特点,深刻领悟作品中的"情"与"理",从而彰显出谭先生作品中"诗化的感性与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利用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观点深入探讨如何将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与歌剧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高度融合和提升,形成独具中国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质的"中国歌剧"。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二胡协奏曲《图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滨扬教授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曲目中包含了西南地区传统的音乐元素,同时也巧妙的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实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完美融合。本文就《图腾》作曲技术进行探究,分析乐曲中"中心对称"思维的运用,以及简约主义的体现,带领读者领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