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哈尼族的“哈巴”被称为活化石,哈尼族其他的音乐矿产也很多,等待人们去挖掘。本课题把绿春作为采风点重点研究,原因是绿春县的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点三,最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从地理、历史、民俗、民歌及舞蹈、乐器四方面进行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具有悠久历史的云南省哈尼族,共有105万人口,80%分布在红河、思茅等地州。地处哀牢山南端、红河南岸,与越南接界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系1958年7月在当地“多娘六村”划入墨江、红河、元阳三县部份地区成立的“红河六村办事处”的基础上,又划金平县坪河、东批二乡正式建立的边境县,面积3096.8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青水秀,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音乐体系。寻觅其发展脉络并进行历史断代,是哈尼族音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史料和有关史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远古、隋唐至元末、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期,并从纵横两个方面,简述了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由浅显到成熟、由单一到广泛、由单簿到丰富、由幼稚到深沉、由简单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和谐水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可借鉴和学习意义,为我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  相似文献   

5.
绿春县城一带13个村落延续了700多年的"阿倮欧滨"祭祀,不仅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传承,更是哈尼族生态保护的典范实践。表层意义上,"阿倮欧滨"联合祭祀不断强化着祭祀圈13个村落的地缘联系,以及母寨"窝拖布玛"在其中的神圣地位;深层意义上,联合祭祀是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至关重要的水源地"阿倮欧滨"及其周围林地的持续有效保护。"阿倮欧滨"祭祀作为绿春哈尼族传统文化深层内核机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火塘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只要走进哈尼族山寨的哈尼人家,人们便会观察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不灭的火塘。如果只停留于表象上分析火塘,就会不加思索地下结论:哈尼人的火塘,无非是山地哈尼人喜居半坡或山坡而为取暖御寒所保存下来的产物,如冬至季节来临,人们普遍烤火炉一样。是不是这样呢?美国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如果我们想真了解一个文化,我们需要深深探索这个文化的精神,深深认知驾驶这个文化中的个人及团体行为的态度。”用这把钥匙,去寻哈尼火塘之迷,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哈尼人的火塘奥妙无穷无尽,其最深层的核心涵义就是:崇拜生命。这里所盲“生命”一词,是特指,她蕴藏着这么几个层次,即整个民族的生命,部落的生命,血缘家族的生命,家庭和个人的生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生命的延续。本文试图用“文化统形”的研究方法,来论述“火塘”——这一哈尼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哈尼族武术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武术的整体文化入手,探讨了哈尼族武术与原始宗教产生、劳动和音乐舞蹈的关系,并阐述了哈尼族武术的发展以及内容、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红河学院哈尼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哈尼族大学生体质发展水平滞后,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在对哈尼族学生汉语语音状况的调查过程中,对哈尼族学生所发的普通话复合元音进行声学分析,通过共振峰F1、F2频率,得出较为科学的数据,从而解析哈尼族学生普通话复合元音语音学习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文化因素,这些和谐文化因素贯穿于哈尼族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哈尼族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具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吸取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研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是红河流域哈尼族梯田生态文化的生命"血源",梯田灌溉系统是梯田生态文化的"血脉"。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始终贯穿于哈尼族整个生态系统中,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有着内容广泛,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尤以民歌、民间歌舞和器乐三类体裁居多。能歌善舞的哈尼民族,在节日和婚丧礼仪中,往往舞随歌起,歌舞同现。  相似文献   

14.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梯田耕作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从现代文明角度看,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形成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梯田文化制约和影响下的哈尼族地区相对滞后、保守。然而,今天对以梯田文化为轴心的哈尼族地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将成为引导哈尼族人民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1.哈尼族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十二个灵魂护身,死后躯体与灵魂分离,正常死亡者阴灵归入本家族神系中,举行丧礼仪式过程就是阴灵转化为祖先神的过程;2.哈尼族庞杂的祖先崇拜对象层序以及崇拜群体对父子连名制形成的父系血亲家族集团和祖先崇拜集团"启波然"最高辈者的频繁敬献活动,都与血亲家族观念相联;3.十分注重"启波然"成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间的认同感、社会文化的整合功能和互助协作等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朴素、自然的哈尼族传统文化精神在适应本民族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认真加强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充分发掘其独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以一年中月份的先后顺序,对哈尼族的原始宗教祭祀进行详细的记述,有利于揭示哈尼族原始宗教祭祀的礼仪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红河哈尼族传统教育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0~11月,我们到云南省红河县就哈尼族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红河县位于滇南,哀牢山余脉盘踞全境,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总面积1684.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7%。境内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0.3℃,年均降水量871.1毫米。据1987年统计,全县人口202921人,94.4%从事农业,人均产值仅255元。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其中哈尼族145189人,占总人口的71.5%。他们绝大部分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由于交通  相似文献   

19.
20.
哈尼族     
哈尼族人口125万;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亦即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亻爱)尼”等7个自称的人数较多。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有悠久的历史,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据汉文史籍记载,氏羌族群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徒,散布到川西南和滇北等广大地区。哈尼族属汉藏缅语支,内部又分哈(呢),(亻爱)(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