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每当我置身于那极易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不时给人以强烈刺激的流行歌星们的演唱会时,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我总会有一种感慨:在今天的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到人们(包括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大街小巷、广告、电台、媒体等所流出的音乐形成一种强大的音乐审美场,它和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他们置身于如此之大的音乐审美场将能获得什么?而这一强大的音乐审美场又能带给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七音十二律以其无穷的变化组合,构成色彩斑斓的奇妙音乐世界.音乐在各类艺术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出震颤心灵的情感语言,音乐的审美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有些作品的审美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那么音乐美是什么?它的审美对象是什么?音乐内容、形式?是音乐美存在于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审美素质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期待,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美学美育研究发展的归宿和落脚点。现代学校美育是一种借美、立美和审美相统一的育入实践,是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之中的一种基础教育和训练,因而它应该成为我国改革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审美素质教育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通过审美教育改造人的生存状态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家们的共同理想,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事实上审美教育在建国后也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中,但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却流于抽象,在应试教育的现实中审美教育也难以落实。在21世纪的今天,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人们的生活现实,表面上看,思想先驱们的理想似乎得以实现,但事实的情况是,我们陷入了一个精神危机的白色时代,在技术复制的艺术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能力萎缩,人的自由发展被限制,在这种情形下重新提出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审美自由的内涵的落实与人的理想生存状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涉及到美的本质、自然美等问题,也涉及到整个美学体系的建立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什么是审美关系?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和苏联的许多美学家都把它说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苏联哲学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一书,把审美关系归结为人对现实的"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审美享受"、"情感评价"、"自我认识"的关系,归结为人对现实的"艺术掌握",归结为"一般意  相似文献   

6.
生存感性化和审美世俗化在今天的生命个体上已经融为一体,而这也成为当今人们对于文学认识的期待视野。文学研究乃至文学理论的教学应该加强对于这一时代审美精神和审美主流的关注。文学研究和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应将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作为新的切入点纳入课程体系,激活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形象创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根据百度整理)  相似文献   

8.
庄子审美的主要心理形式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本文试略以揭示.想象在庄子审美的诸钟心理因素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幻觉、梦觉、移情、领悟又是庄子想象活动中最独特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审美素质呢?所谓审美素质是指包括美学知识、美感能力、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教师是高文化素质的群体,既具有审美垂范的社会效应,又具有审美  相似文献   

10.
消费时代的审美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人类审美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美学研究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即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或者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审美在物质、距离以及心灵上与传统审美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1):133-134
继云计算、云平台之后,大数据又悄悄成为时下热词,"今天你云了吗?"的问候语,也变成了"今天你大数据了吗?"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数据多、数据大?大数据与以往的数据(我们不妨先称之为"小数据")有什么区别?以上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并无异议。但由于人们对“特殊性”的不同认识,导致了艺术的形象特征说、情感特征说、审美特征说的对立。笔者认为审美性是对艺术特征的深层把握,它比形象特征说、情感特征说更具有规范性和目的性的意义。什么是艺术的审美性?审美性是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属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物质形式和社会——人的内容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包括截然不同的两种: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审美现代性则力图保持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丰富。具有自主性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正是审美现代性实践的主要形式。而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泛化观点实质上是一种消费时代的审美迷失,它导致了媚俗艺术的盛行,同时也导致了文学自主性的迷失。因此,对当下文学危机的突破,也必须从重建文学自主性开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张爱玲的小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从其读者群来看,她的读者数量众多,层次广泛,可谓有雅有俗,有老有少。是什么原因让张爱玲的作品能够被各个时代的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众多读者所喜爱呢?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艺术生产的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就人的审美活动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审美感知、促进审美理解、支持审美创作。在审美教育的理念、场景、资源、条件和评价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全方位赋能。但是,由于技术的两面性,智能时代审美教育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审美取向的低俗与平庸、审美创作的形式与空壳、审美经验的游离与偏狭、审美个性的迷失与遮蔽。基于智能时代审美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可以从守正学生的审美取向、优化学生的审美创作、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彰显学生的审美个性四个方面进行着力,实现审美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文化崛起,平民意识呼声正旺的今天,大众审美需要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艺术由象牙塔走入日常生活,然而大众审美需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王朝闻关学思想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甚至最终形成王朝闻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王朝闻谈的大众审美需要与今天的审美大众化有一定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王朝闻美学中的大众审美需要到底是怎样被论述的,它在王朝闻美学思想中起着什么作用。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诗经》时代的青年男女,择偶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在《诗》三百中虽有提及,但多为片言只语,后世经师学者也少有专文论述。本文拟从时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切入,作一简单的探讨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我想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审美的心理活动做一些分析。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一、审美心理的整体性问题。审美心理是有整体性的。我们研究审美心理最主要的问题是看审美心理活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性;审美的意识活动、心理活动与科学的意识活动和道德的意识活动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美学史上研究美感、研究审美意识、研究审美经验时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康德特别着眼于这个问题,他的《判断力批判》研究审美判断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有什么不同,他把人的心理活动功能分为知、情、意兰  相似文献   

19.
汉代书法尚“势”审美理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社会背景,它与汉代人与自然的亲和、人与人关系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改良,以及南北文化的大融合之后,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巨大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时下,"大数据"已经从IT行业的流行语演变成了社会舆论中的时髦语,人们争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细察大数据发展的脉动,纵论大数据运用的前景,唯恐错过了这趟时代的高速列车。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指出,在当今社会,数据正在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要素,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数据是世界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哈佛大学教授加里金更是极言,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它将改变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式和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真的是一场"革命"吗?如果是一场"革命",那么它对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近期,一条"华师大少女减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