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非常重要。而本文主要对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为了可以振兴和传承赣南采茶戏,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了对这方面的文化研究,并提出了振兴和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解赣南采茶戏丑角,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丑角的分析,阐述其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地位及重要作用。赣南采茶戏的题材应用广泛,被一大批音乐工作者所采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更多人对赣南采茶戏有新的认识,从而不断推进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发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赣南采茶戏是我国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瑰宝,要想促进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针对当前采茶戏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科学合理的规避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献有大量关于采茶戏的记载,村落环境对赣南采茶戏有重要影响。赣南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赣南采茶戏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赣南采茶戏的演出道具简单,演员角色少,流动性强,这些特性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小聚居大散居"村落分布格局;受原有民风乡俗的影响,赣南采茶戏呈现出粗野的色彩;赣南采茶戏的传播和流布,是当地客家族群人口流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背景赣南采茶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发展好这一乡土文化瑰宝,赣州市厚德路小学立足校情,本着寓教于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深化内涵、提升活力、教学相长、重在普及的要求,设计了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6.
赣南采茶戏2006年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赣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了解到赣南采茶戏存在着传播者缺失、传播内容落后、传播渠道单一、受众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从加强人才的培养、政府的支持引导、剧目内容的创新和大众媒介的宣传四个方面提出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策略,使赣南采茶戏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赣南采茶戏走进校园活动目的是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音乐与生活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赣南采茶戏曲的兴趣,又可以构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8.
蓝文  成宁  张宇俊 《林区教学》2011,(12):106-109
江西是采茶戏之乡,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土生土长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也是采茶戏中“茶味”最浓的一种。(1)赣南采茶戏中的文化元素,重点阐述它的起源、沿革产生的影响。(2)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阐述采茶戏曲牌结构及歌舞结构、“衬词”、“行当”等特色。(3)赣南采茶戏教学实践及校本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的代表性民间舞蹈已经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如何以教学研究的形式将赣南采茶戏丑角以遵循教学规律和保护其原生态的艺术个性相提并论是十分重要的。从"二老艺人"出发,阐述了赣南采茶戏丑角的文化特性,主要论述了陈宾茂老艺人在赣南采茶戏丑角教学的内容,旨在探索请"二老艺人"走进高校民间舞课堂带来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彩莲  康闽 《考试周刊》2009,(5):194-194
赣南采茶戏是我国著名的颇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把采茶戏与幼儿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让其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赣南客家采茶戏处于"辉煌与没落并存"的状态,当前最大的困境是难以可持续发展。赣南客家采茶戏应回归草根市场,从本土艺术和地方艺术两个文化标签回归草根市场,这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南采茶戏作为传统的艺术文化,面临着将被人们忽视的生存困境。基于这一现状,结合对于赣南采茶戏基本信息的了解以及当代钢琴音乐的发展热潮,尝试提出将传统的赣南采茶戏与钢琴音乐相融合,一方面对于民间的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进行了创新,运用钢琴来演奏出打击乐器、吹管乐器的音色,与独特的演奏技法及曲调相融合,丰富了采茶戏音乐的表现特色,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当代采茶戏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进一步促进中国钢琴民族化传统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赣南地区的文化主色调,广泛存在于当地多种艺术题材中。将红色文化融入赣南采茶戏中,既符合采茶戏的历史发展规律与现实需要,又有助于强化采茶戏的地域特色。在采茶戏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过程中,一方面需注重对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舞蹈表演等元素的继承创新,另一方面应汲取红色文化的优秀内涵,运用现代艺术手法,秉承寓教于戏的创作理念,弘扬红色精神,从而提升采茶戏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人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展现了赣南客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是客家人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教育,应大力弘扬和传承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采茶文化、客家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创作、表演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其研究而言,在主题、表演、音乐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方法而展开,将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并回到田野进行活态研究,以期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开发创新。  相似文献   

16.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在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介绍的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钓拐》中的反丑刘二,他不仅体现了反丑人物表演的形态特征和赣南采茶戏中独具特色的"三绝"表演技艺,而且从美学角度看,刘二这一角色还体现了"化丑为美"的表演审美情趣。在民间素有"三角成戏,小丑当家"的说法,可见反丑人物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后,赣南采茶戏在发展中追求创新,创作出了一批精品,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赣南采茶戏的发展陷入了人才流失严重、演出市场萎缩、创新力度不足、传播方式单一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需要稳定人才队伍并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把地方戏曲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创新力度、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多渠道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的研讨会中,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的代表、省文化厅代表、各个地市演出团体的代表、各个高校代表等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所提出来的观点,从剧情内容、艺术本体、赣南采茶戏的传承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采茶戏开江南小戏之先河,赣南是采茶戏的老家。自明清以来的两个多世纪里,各路采茶虽纷纷异化,或变种,或易名,但赣南采茶戏却独树一帜,清香不绝。究其所以,本文从其文学的结构,语言、情境、韵律抒情四方面入手,通过和其他戏曲文学比较,寻找其独特的征象。  相似文献   

20.
赣南采茶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操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受到广大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此文根据采茶戏和健身操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采茶健身操在赣南高校中开展的依据和意义,为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