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聆听自然之音,观察自然之景,感悟自然之美,表达心中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2.指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自然之声,想像作品意境,培养搜集、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奥妙无穷,语文老师要时时告诉学生用慧眼观察自然,用心灵贴近自然。带领他们走近大自然,他们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能写出的佳作,让我们当老师的欣慰,我们会发现人生的哲学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一、单元教学目标1.愿意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2.通过春天里人和自然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3.对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积极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大自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佳场所。中长周期观察活动的实施为学生走近大自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大自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佳场所。中长周期观察活动的实施为学生走近大自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供了很好的切人点和落脚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奇石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小组合作的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活动准备1.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奇石苑”,采访清江奇石村。2.搜集家乡奇石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活动过程一、赏奇石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长阳是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它孕育的醇香的土家文化——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等蜚声海内外,如今,清江奇石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异彩纷呈的家乡奇石。(多媒体播放…  相似文献   

7.
于美玲 《陕西教育》2010,(12):47-47
大自然奥妙无穷。包罗万象。山水草木都可创设出景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许多艺术家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中学生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之心,走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一、走近大自然,写出性灵美 作诗要本乎真性情.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写景文也不例外。中学生有着敏锐的眼光,稚嫩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引领学生了解民俗之风,品味特色小吃;带领学生参与田间劳作,体验劳动之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写景作文又是小学阶段作文中最主要的体裁之一.学生在进行写景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不仅能获得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也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开阔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鉴于此,教师更应当革新写作教学理念,探索更加高效的方法策略来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并将其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遭到人类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自然在遭到破坏的同时人类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污染和保护已成社会问题。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感恩之情和危机之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地方课程通用教材特点的分析,提出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要以“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教学形式,使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真正走近生活、走近自然、走近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万家喜 《辅导员》2013,(13):10-10
为了让同学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近日,江苏省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开展了“亲近自然”郊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马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精心安排了一个系列活动:通过观察来描写植物,走近大自然,与花草树木亲密接触。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马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郊外。清新的空气、鸣脆的小鸟、幽静的山林、挺拔的树木、碧绿的小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育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多种语文活动。"走近名人",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观察多数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会发现一共征:他们的生命关怀力、精神能量大得惊人。除学术成就或艺术贡献外,其精神之浩瀚、视野之辽阔、生命行为之丰富、人格之璀璨与专业成就成正比。走近名人,是让学生升华思想境界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万家喜 《辅导员》2013,(14):10-10
<正>为了让同学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近日,江苏省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开展了"亲近自然"郊游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一路踏歌而行,他们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进而达到既作文又育人之目的呢? 1.引导学生领略家乡风光,抒发自然之美。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争鸣,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8.
苏科版自然教材充分发挥了自然学科培养小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优势,突出了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注重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教材还充分突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我”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学会如何利用和改造大自然..因此,苏科版自然教材是一套注重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人类的生存,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多姿,必须保护大自然,认识和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此,必须使学生认识人和自然界中水、土、植物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以达到改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之目的。例如在学习《水、土、植物、人》一课时,做完水土流失情况模拟实验后,我着重讲述了人、水、土、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明确,如果其中一种受到破坏,都会造成旱、涝灾害等。这些自然条件好,人们就生活得好;这些自然条件不好,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二、活动时间2004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三、活动背景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之“春天来了”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春姑娘在哪里?”,开展寻春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四、活动目标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激发学生,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五、活动成果形式1.学生的习作、磁带、图画、标本等。2.有关活动的照片等。3.有关活动内容的专栏、板报等。4.学生的经历、体验、体会等(以录音或习作方式出现)。5.举行“颂春”联欢会,综合展示活动成果。六、活动的总体实施框架(见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