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陆亚华 《学苑教育》2012,(18):85-85
一、转变思想观念,诱发创造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这样就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新基础教育”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广州市先烈东小学非常幸运地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理论与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试验学校。“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的“三观十性”,以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  相似文献   

3.
“少教多学”,只有老师教得少,学生才能学得多.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老师用巧妙的引导做雨露,浇灌每一朵花蕾,让每一个花蕾都绽放,让每一朵花都参与争奇斗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精彩的课堂,才能说我们在真正打造精品课堂,才能逐步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平谷第一小学,一次上“画水果”一课,同学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其中一个学生画的苹果很特别:苹果长着把儿,似小茶壶。任课教师把他的作业展示在教室前边,问:“你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给大家说说好吗?”学生说:“我画的是苹果,吃苹果要削皮,削完皮不好拿,我要培育出一种带把儿的苹果,便于削皮拿着吃。”这个学生的“创意”没有引起哄笑,而是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在这里,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体现“六还给”,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室空间还给学生;把活动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利还给学生;把创新可能还给学生;把张…  相似文献   

6.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7.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善于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会撬起自己心目中的“地球”。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就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它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合作探究的课堂让给了学生,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学生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8.
学期初,一位老师进行学部公开教学,评课时,一位领导问:“你为什么一上课就范读?我们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自己会读,老师就不要读。另外,你给你的范读打几分?要读就要读出100分。”之后的几次教研课上,语文老师再也不敢范读了。  相似文献   

9.
习题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解题技巧是十分有用的。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习题课到底该怎么上才更有效果?这是很多老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能不能让学生上台来讲习题(主观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0.
尤文君 《辅导员》2010,(2):61-6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蓬勃生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呢?现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史小娟 《考试周刊》2012,(22):38-39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老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思维训练的积极参与提供必要的时空;把“教”的课堂变“学”的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卢寿桂 《福建教育》2005,(5A):46-46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新景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猜测、想像、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美好的经历。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思维创新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获得了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但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热闹课堂”还需冷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杨丽 《四川教育》2014,(2):81-81
怎样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尝试从建立课堂学习规则人手,助力学生主动、真实地参与课堂学习。“不破则无立。”首先我以“自主起立发言”代替了“举手发言”制。这是因为: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的情景,老师抛出问题后下面举起了手,但老师往往或犹豫着究竟该抽哪个,或按自己的偏好局限于抽几个学生,往往有失公允,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我一提出把举手发言改为自主起立发言,同学们都很支持:“我们有了把握就可以自己站起来说了。”“就不用担心老师为难我们不会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刘兆勋 《语文天地》2012,(12):37-38
生本的理念是“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生本”不是去灌满一桶水,而是去点燃学生心中的一把火。生本模式有利于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私人领地”,教师变成学生探究的合作者、辅助者。它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现代教学》2005,(4):57-57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于本学期设立了“五分钟的空间”这一课题。即每天请一位学生作好准备,在数学课开始的3分钟内做一次“小老师”来介绍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再请几位学生即兴进行2分钟点评。  相似文献   

16.
李晓渊老师在上届教学此例时,仅介绍了书本的解法,课堂上也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他的解法,原因是李老师在“教教材”,只是让学生紧贴着他的思路走,以致于李老师第二次再教此例时自己都忘了课本的解法。而正因为李老师忘记了书中的解法,通过一句“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放飞了学生思维的风筝,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从而激活了教材,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反而达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益.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上让每一个生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得到心灵的浸润、智慧的启迪,英语课堂必定会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首先,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的微笑就像一缕阳光,带给学生温暖.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微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若是公开课、比赛课 ,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 ,让学生讲 ,还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是真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吗 ?其实不然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一、“讲”与“灌”、“填”是两码事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 ,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 ,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的,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中国的教师大多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而美国的教师却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  相似文献   

20.
梁青松 《广西教育》2006,(7B):22-23
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的地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的产生,靠教师课堂上的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教师应该让学生由“忠实的听众”、“录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格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