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的演进既涵容合逻辑的循序发展,也包括认识论的突然转向,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就是如此.按照思维的常规,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哲学之后顺理成章地运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性轨道.然而,由于鲍威尔与施蒂纳对人本主义的攻汗从根本上摇撼了费尔巴哈哲学,从而触发了马克思思路的改弦易辙.在论战中,马克思突变式地冲决了费尔巴哈思想的樊篱,从而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主客体概念作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哲学范畴,首先是对黑格尔主客体理论的批判继承。黑格尔第一次从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高度阐发了他的主体客体理论。关于实践,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相互联系的学说,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中心思想。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运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即存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统一的特点。黑格尔关于主客体理论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相统一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实体即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是唯物史观基本确立的标志,但是《提纲》并不是平铺直述地阐叙唯物史观原理然后加以论述,而是从认识论入手,以认识主体的突破为契机,正确解决了主客体的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解释了“社会实践”这一概念,完成了认识论的革命性变革,进而以科学的认识为向导,通过“实践”这个桥梁,很自然地把我们领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如何对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客体进行自身的规定,以及如何处理主客体二者的关系,是区分新旧认识论的关键所在,而对认识主体…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人物对于异化理论的不同认识,代表性的有卢梭、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异化,青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是在马克思异化论上的继续,但实则歪曲了马克思所谓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把异化理解为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即"外化",其异化理论在唯心主义形式下包含了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刻的辩证精神实质.费尔巴哈把异化狭隘地理解为"反人性",并由此陷入了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人义史观的囹圄.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直接促成青年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青年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过程中,同时抛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他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最终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异化理论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产生、完善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立过程;它所揭示的异化概念的含义极具理论的包容性和深刻性;它以深厚的穿透力解析了异化得以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是任何其他“理论”和“体系”所不能企及和替代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既具有连续的继承性,更具有本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白雪 《华章》2011,(33)
马克思历史哲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南,力求在整体上、深层次上探寻历史的本质及其进程的内在规律.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在历史观领域内实现了“三个”内在统一,即实现了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的统一,实现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的统一,实现了历史认识中能动性与受动性、客观性与阶级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八四五年春,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这份“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文献中,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的同时,还提出并解决了认识论的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的问题,从而实现了人类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提纲》的写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夏晨阳 《文教资料》2006,(18):57-58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哲学产生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理论来源。也是最为直接的理论来源。对于黑格尔哲学,马克思通过扬弃获得了其中的辩证法精华;对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吸收过程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甚至青年的马克思有着费尔巴哈的崇拜,到后来却是批判。因此试图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一个重新的解读,分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吸收过程,对学界一直以来的一些争论和疑点进行简单的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