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最本质属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本质随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随着劳动体系的扩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全面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就是人有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的劳动。人自身既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主体。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劳动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思议的。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 ,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1.人的一般特性:人的类特性人的类特性是指人作为种属的一般特性,反映的是人这个类与别的类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作为类存在物还有其特性,即人的自由自觉的生产劳动。犤1犦这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区别于其他哲学家的一个所在。所谓“自由自觉的劳动”就是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并在劳动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劳动作为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只有通过这一形式才能表现自己的“类本质”的特性。人的自由自觉的生产劳动,是类存在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看…  相似文献   

5.
论人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孟宪清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本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征”。人是劳动的主体,也是劳动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重要思想,常被西方学者批评为"抽象"、"先验"和"非科学"的"费尔巴哈主义人本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并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把"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正是马克思完全超越主观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地方,是马克思对人类现实劳动历史地位的科学抽象。同时,"劳动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劳动类本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关系总和"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人本质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人的本质,在理论上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自由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关键性作品。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作出了“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和“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的科学论断,从而使劳动成为新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奠基石。与此紧密相连,《手稿》中的自由理论成为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的真正起源地,成为马克思所进行的自由观上革命性变革的起点和马克思对自由之谜作出科学解答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智能时代,机器取代部分人力劳动,使人的劳动意识日益淡化,劳动本质不断虚化,主体地位逐步弱化,本质属性趋于异化,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科学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强化人的劳动意识,使自由自觉的劳动成为生活方式,使劳动超越谋生手段局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劳动虽有其不可避免的重复性、厌烦性,但劳动的积极面才是现今倡导劳动的原因。个体通过自发性的劳动从而获得自由,个体通过劳动融入社会从而彰显自身,个体通过劳动促进全面发展与对外界环境的全面体验。总之,劳动彰显人的自发性、社会性、整体性。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充分体现劳动的积极性,学校应开展区别于习惯性活动的创造性劳动、区别于正当服从活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有价值的劳动以及最终目的是要导向沉思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的二重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本质的二重性特征董武清一马克思在们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①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不仅指出了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的类特性,是理解人的本质的基础和出...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人性属性的根本,应当从“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科学的进程,它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实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人,是类与个体的内在统一。作为类的存在物,人和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个体存在物,个人之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实践的类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就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进行自由自觉创造实践活动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3.
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体与类的对立统一,比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更为恰当,因为:(一)“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规定并不适合于人;(二)用人的本质是个体与类的对立统一才能全面说明人类的发展;(三)人的两类基本现象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人作为自然存在、类存在、社会存在和个性存在,其本质是人的需要,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他的独特性或个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为切入点,揭示了生产、劳动或实践在实现人自身类本质时的重要性.由此将劳动确定为人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异化的概念,通过揭示异化中人的本质及如何向人的"类本质"复归这一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本人对于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对象性存在的概念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有重大影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实际上包含着从四个维度对人的本质的规定,即:"感性对象性存在""历史-社会性存在""类存在"和"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些构成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人是在实践中生成的.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的发展都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因此,人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前提,而且人的个性化发展不是人的随意发展,人的个性化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和谐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仍不能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其培养人才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等方面都与现代教育有很大不同,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从哲学角度去探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与人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冲突,本身就是教育实践加深自我理解和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与人的存在方式二者统一,肯定了劳动是人追求与创造"真、善、美"的价值实践活动的过程,蕴含着人与社会发展的双维教育旨趣.通过"认识""认真""认同"的三大劳动教育基本环节的实施,健全当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长效多元化劳动教育机制,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本质,精准把握劳动教育价值,自觉遵循劳...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的类本质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类的本质之特点是实践性、创造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的本质的基本思想;教育在人的类的本质生成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称作类的教育;类的教育是自觉的类的发展的一种现代观念:“自由个性”揭示了教育的方向,确立独立的人格意识乃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自我”表现了教育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