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研究邓小平理论时经常涉及中国国情、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这些范畴.但是,大家在使用"特色"这个概念时,多把它与国情、模式、"特质"和特点等同起来,把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中国模式等同起来,出现了一些概念不清的错误,从而影响我们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把握.本文试着对这些范畴及其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诚信”的基本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它是“诚”和“信”的统一体,我们在把握这个范畴时,不能把“诚”和“信”等同起来,不能把“信用”相混淆,不能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这个概念。正确理解诚信这个范畴,对于加强市场经济的信用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它只是对社会主义功能作用的描述,但总有人习惯把“社会主义本质”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会模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只有从社会主义形态特征和功能作用两方面出发,才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弄清与其相关的若干重要概念.那么,从理论上搞清楚“模式与中国模式”、“特色与中国特色”、“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些重要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并非只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简单相加。事实上,它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广阔的视域,是在世界大背景中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进行重新估价,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重新认识,对国情进行深层剖析的结果。它体现了把人类社会发展共性与社会主义中国个性统一起来,勇于借鉴、创新的开放心态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包含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特色”,还包含着“地方特色”、“部门特色”以及各工作单位的“特色”,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国情,还要求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工作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对中国国情的现实把握,把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统一起来,并融合为一体,把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凸现出来,开拓出了超越西方的独特道路,构建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后,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主要贡献为:提出了摆脱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中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断;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提出了勤俭建国和增产节约的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的这些艰辛探索,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在“人治”、“德治”、“礼治”、“法治”等不同思想的长期整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礼、法相结合的治国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依法治国思想占有主导地位。历代统治者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把奉公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把秉公执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些,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解读,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既是本土的、独特的,又是世界的、普遍的。对于“中国模式”的普适性问题,应当避免把中国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与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对立起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要真正崛起,还有漫长崎岖的征程,政治民主化较之工业化而言,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则是更大的考验,中国现代化道路还面临着自身文化、文明是否为世界认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对“中国模式”认可度的提高,作为引领和指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综观近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绝大多数没有跳出“中国”这个研究范围,这与当前全球化的世情极为不符,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意义不相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中国性和世界性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突破。  相似文献   

13.
“味”范畴的文化渊源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本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范畴。先秦诸子第一次将味概念引进精神领域,而孟子和庄子首先把味与审美联系起来,形成了“味诗”的审美传统。“味诗”既指诗本体,又指对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在重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中国实际出发 ,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后,许多入围绕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揭示“中国特色”的内涵。而从中国国情角度谈得较少。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界定“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提法本身包含了两个修饰性定语:“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省略了一个宾语“国家”,属于动宾结构。按照严格的语法结构,这句话应完整地表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词汇本身是一种政治性修饰用语,…  相似文献   

18.
卓炯同志在《也谈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一文中说:“我们这些年来之所以经济效益不高,就是不重视 m,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并和剥削等同起来。”又说:“我们的一些同志硬是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因而模糊了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卓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经济范畴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反映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两手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分析这一范畴的具体内涵,揭示它所蕴含的高超的辩证艺术,充分表明它是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和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夏审美意识的起源,与一些较为抽象的范畴及概念的萌芽、完善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圆”的执著、对“道”与“器”的体认、对“虚”与“实”的思考,以及对“阴”与“阳”的抽象等。这些概念不仅成为后来中国美学史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的重要范畴。然而追根溯源,这些观念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萌芽,并与陶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