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是老庄哲学体系的原初性概念,道之生成性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与儒学在对立统一中互参互补,道之生成性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独特的担当精神。道是人的生存状态的抽象表征,道之生成性能够为现代人的生存活动提供目的性、现实性、真诚性和艺术性。老庄“无为”“不争”和“让王”等主张,在道之生成性上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消极避世,相反,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更加深沉的现代责任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2.
道,是中国先秦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思想,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逻辑起点。道的原始意义是“道路”,在老子、孔子的时代被引申、转型为“道理”之类的意义。但老子道家之“道”和孔子儒家之“道”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而言,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之道;后者更侧重于“人伦”之道。两种不同内涵的“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内容博大精深,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从中吸取精华,培养求真、行善、崇美之品格,锻炼“反者道之动”之辩证思维,采取“无为而治”之管理原则和“水式”管理艺术,最终建构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清代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和家教思想表现在爱子而不娇溺,教子首在“做个好人”,从小抓紧爱心教育,顺应儿童“天机”自由发展以及重视家教与师教结合诸方面,对现代家庭教育可引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美国犹太人在美国这块“应许之地”、“希望之乡”的生活态度面临转变。介于任何文化的真空都将导致文化的死亡,现代美国犹太人更注重对传统犹太性的超越,对自身更全面的思考。《人性的污秽》作者菲利普·罗斯作为犹太性颠覆式认知的代表.在其作品中向读者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态度.本文意在从实际意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旨在端正美国犹太人对自身的生活态度,并让非犹太裔美国人对其生活态度有所宽容和认可,将文学推向实用主义美学的生活之道高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学记》所说的“小成”和“大成”作了现代诠释。认为克明明德、自新新民、文质彬彬、从容中道、止于至善的真君子仍然是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是经由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五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逐步达到的。  相似文献   

8.
先秦哲人完成了“宗天之道——实体之道——成物之道”的小螺旋形上升的圆圈运动,并阐释了“成物”的几个基本关键——其形态特质是“成象”,其构成方式是“相杂”,其创制规律是“美”。这些都源于“理”,并表现为“理”的具体化和物态化。所谓“成物之文”的理,实乃是道——艺双向互转的逻辑运动之枢机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在“科学、民主”的历史语境中,在“人的文学”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中贯穿着儒家传统的“仁者之道”,并通过仁者之道赋予传统儒家的身、家、国以时代内涵。实践着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日行常用对儒家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影视文化虽然颓靡之风盛行,但也不乏雄浑厚重、载时代之“道”的醒世佳作。这种时代之道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主流意识形态视阈中的“理想之道”,民间意识形态中的“诚朴之道”,媒体学者诠释的传统之道。这些“道”是我们文化的风骨,精神的脊梁,应该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1.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生物”与基本粒子的转化、阴阳相感与费曼图、八卦图与重子(介子)八重图之关系,生动而饶有趣味地说明了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灵魂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当代粒子物理学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说与现代粒子物理学并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也不可能互相取代,但两者确实存在可比较之处。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将中国古代哲学汇入当代科学之潮流中,并从中汲取其智慧。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六韬》的“缗饵之道”对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问题的启示。认为作为谋略学经典之作的《六韬》历经千年在当代政治、经济、管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缗饵之道”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更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的理想、信念的浓缩,构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构,要承袭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精辟地阐述了“大学之道”,其“三纲领、八条目”,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系统。本文以青岛学院为例,阐述了“大学之道”在大学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发展,它衍生出中和之法、伦理中和、社会中和、心性中和等层面的内涵,对个体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及引导作用。“中和”思想的理想性、主观性、模糊性等制约了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需要结合新时代个体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刻画它的时代印记,使之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以及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程序。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及其内在联系入手,以大学之道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主线,力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学者对“大学之道”的传承与发扬;从大学校训对大学之道的吸收与运用的角度,揭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对确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得人才方能得天下的观点。蜀国之所以能与魏、吴成三足鼎立之势 ,其根本原因在于刘备和诸葛亮能用人。刘备用人的“仁治”之道和诸葛亮用人的“法治”之道 ,这两条路线各有不同的特色 ,在蜀国的建立和发展中 ,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各自的特点又都为蜀国的灭亡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8.
“德”原为“施与”之义。《老子》中“德”的基本涵义是指道的功能,表现为道在宇宙中的地位、力量和作用及实现其力量、作用的方式等。研究者通常将道的这一方面称为“道之德”或道之用。老子道之德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命题中,其形成以他在虚极静笃的玄鉴直觉中亲证、体悟的道体境状为形而上依据,以理性思维为认知方式。把握老子“道之德”思想是理解其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邵雍思想里的“太极”、“心”、“道”等范畴并不具有传统解释中把这些范畴视为终极的实体性存在的一面,而更具有现代西方哲学的存在论语境下的那种纯存在态势,即一种终极的领悟境域。作为生物之本的太极并不是实体化的终极存在者,而是“一动一静之间”的两极相互倚存的纯存在态势。人心能领悟这种终极的境域性存在,则是“天地之心”的呈现;进而,邵雍还从“道”“神”的维度伸展其存在之思。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之道》一文要立足现代视角解读,要建立在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与对社会制度的认同基础之上进行解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继承“三纲”“八目”之文化精华,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学生应从“大学之道”的解读当中认识到生活中无论高低贵贱,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来修己之身,才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继承者与开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