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商颂》的创作年代,自古就有“商诗说”和“春秋说”两种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杨公骥、张松如的倡导下,学者多支持“商诗说”。然而,《商颂》在形式上较《周颂》更为复杂流畅,且商代时楚国尚未出现,加之周初的文献中没有关于《商颂》的记载,故“商诗说”难以立足。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商颂》产生于宋襄公时”的说法也有失妥当。由于《商颂》在体式、用字、诗歌句式等方面与被马银琴确定为周宣王时期的诗歌相似,故极有可能为周宣王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文献可知,鸤鸠在树上养子且有"主管平均"的鸟传说.对<诗经>中鸬鸠的解释大略有三种:一是鴣鵴(布谷),二是戴胜(戴鵀),三是鸲鹆(八哥).根据现代鸟类学者的说明,鴶鵴不营巢不养子,戴胜很少停在树上,所以不是鸤鸠,而符合古文献中鸤鸠生态的只能是鸲鹆.  相似文献   

3.
商王朝出于祭祀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颂歌,这些诗歌在商朝灭亡之后,经过商之后裔宋国乐官和周王朝乐官的保存而得以流传下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周代宋国所保存的祖先乐歌在流传过程中已发生变异,甚至残缺不全,至西周晚期,乐官正考父以周太师所保存的商代诗歌为范本加以校正。正考父只有校《商颂》之功,而无作《商颂》之说。今本《诗经·商颂》为商人旧作,它是商人众多诗歌的一部分,这些诗歌是周太师在旧商作品中经过筛选之后收入《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古文献可知,[尸鸟]鸠在树上养子且有“主管平均”的鸟传说。对《诗经》中[尸鸟]鸠的解释大略有三种:一是鸪鹕(布谷),二是戴胜(戴鸳),三是鸲鹆(八哥)。根据现代鸟类学者的说明,鸪鹕不营巢不养子,戴胜很少停在树上,所以不是鸬鸠,而符合古文献中[尸鸟]鸠生态的只能是鸲鹆。  相似文献   

5.
《诗经·淇奥》关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的解释,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为“绿,王刍也。竹,篇竹也。”另一种则是以“绿竹为竹”。是草是竹,时代久远,世事变迁,已不可确考。但从淇川地区的出土文物、朝廷对淇川地区设置的管理竹林的官职,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淇川是有竹的。此外,南北朝前,多个史料证明淇川有竹。此后,史料中不再有竹的证明。或许在南北朝前,淇川确实有竹,后因某些原因,竹林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6.
《诗经·淇奥》关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的解释,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为绿,王刍也。竹,篇竹也。另一种则是以绿竹为竹。是草是竹,时代久远,世事变迁,已不可确考。但从淇川地区的出土文物、朝廷对淇川地区设置的管理竹林的官职,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淇川是有竹的。此外,南北朝前,多个史料证明淇川有竹。此后,史料中不再有竹的证明。或许在南北朝前,淇川确实有竹,后因某些原因,竹林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7.
国野制度是先秦村社结构的基本组织框架,它是从封建制度的架构中延展与派生出来的。国野制度确定了《诗经》中不同地域间村社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周宣王的改革政策意味着村社组织结构由血缘结构向地缘结构的跃迁,更预示着国野制度的终结。《诗经》史料有助于研究国野制度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周代国野制度的辨析与梳理,也有助于解决《诗经》中部分疑难词句的训释问题。  相似文献   

8.
秦末战争中项羽衔命北上救赵,曾“破釜沉舟”渡河决战。对项羽“破釜沉舟”处代有争议:其一说在自白马津渡黄河处;其二说在三户津渡漳水处;其三则认为应在今河北邯郸东北向的曲周旧城一带。因为这里在殷一周时期曾是著名的“巨桥”所在地,故略称为“巨桥”说。作者认为,从项羽的河北行进路线和当时的战态分布来看,“巨桥”说的地点最接近巨鹿古战场,且当地又有地质调查与新现文物残址的物证,因此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9.
《诗经·商颂》是殷商后裔的祭祖乐歌,它以独特的创作形式,展现了其文本的语言之美和音乐之美,从而代表了殷商时代文学语言的最高成就。同时,它作为殷商民族的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因之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诗经》国风中的《卫风》向以所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艺术风格独特而为学界所重。文章从卫国的政治地位、商业经济、文化礼俗等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将《卫风》置于文化大背景之下,论述阐释《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  相似文献   

11.
柏濩考     
柏濩又作柏灌,最初居住在岷山,以鹳鸡为图腾或崇拜,并以之得名。柏濩族后来迁徙到达成都平原,取代蚕丛族,成为新一代蜀王,并在辗转迁徙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自己族类标志的地名,如"和夷"、"灌口"、"瞿上"等。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蜀王都曾建都瞿上,瞿上所在地可能就是三星堆。  相似文献   

12.
兰台聚小考     
“竟陵八友”是齐梁之际最为重要的文学集团之一,对齐梁文学的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任是其成员之一,他与著名诗人沈约齐名,并称为“沈诗任笔”,知名当时。任为御史中丞时,与陆、萧琛等九位后进之士交游,号为“兰台聚”,名垂当时。  相似文献   

13.
张志和<渔父>词中的西塞山是指浙江湖州之西塞山,抑或指湖北大冶之西塞山,历来注者多两地并举.考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西塞山确址当在湖州.  相似文献   

14.
王莘考     
王莘不仅是宋代著名的藏书家,也是宋代颍州汝阴王氏史学家族的奠基者。其子王铚、其孙王明清都是南宋前期重要的史学家,有多种著述保存到今天。本文拟对王莘的生平事迹加以勾勒,并对其现存的诗文著述进行稽考。  相似文献   

15.
金代状元陈载是高平市唐安人,中状元后曾积极进言,陈氏家族留有宏伟宅第,陈载的祖上为颍川望族,其后人崇尚教育,亦有彰显者。  相似文献   

16.
武关是古代设于自长安,关中通往南阳,江汉以至东南的交通大道上的一处险要关隘,是构成和屏障关中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塞,曾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握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凭藉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两个途径,旨在解决武关位址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时仪 《家教指南》2005,(1):95-102
<玄应音义>各传本之间有着复杂的异同关系,本文在逐词比勘各本异同的基础上就周祖谟先生<校读玄应一切经音义后记>和张金泉、许建平先生<敦煌音义汇考>的一些疏失作有补正,指出<玄应音义>大致可分为高丽藏和碛砂藏两大系列.二者的不同早在开宝藏刊印前的敦煌写本中已存在.敦煌文献中无碛砂藏卷5所脱21部经的写本可能是开宝藏初刻本所据之祖本,后成为碛砂藏本一系;有碛砂藏卷5所脱21部经的写本是契丹藏所据之祖本,后成为高丽藏本一系.  相似文献   

18.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19.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0.
胡仔生平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苕溪渔隐丛话》是一部著名的诗话汇编,在宋代诗话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作者胡仔的生平事迹,历代所存记载寥寥。虽有学人对其生卒年等进行了考证,然而意见难以统一。结合《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再辅以相关方志和苕溪渔隐《丛话》相关记载,可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胡仔生平线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