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利文 《中学生电脑》2007,(2):I0006-I0007
液面升降问题实际上就是比较变化前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小,改变之后排开得多,液面就上升,反之下降。主要题目类型有这些:一、叠放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把上面的物体放进液体里,判断液面升降这个问题要分二种情况来分析,一是放进去的物体处于漂浮状态,二是处于悬浮状态,三是下沉。如图1所示,A、B两物体漂浮在某种液体的液面上,则此时会有以下关系:因为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A GB又因为F浮=p液gV排所以p液gV排=GA GB所以V排=GA GB/P液g=GA/p液g GB/p液g(一)若把B放入水中,B呈漂浮状态如图2,会有以下关系FA浮=GA …  相似文献   

2.
关于“滑轮组用力的问题”,在中考和初中物理竞赛中曾多次考过,有的较难,有的易错。据本人所见。滑轮组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单滑轮组;第二类是复杂滑轮组;第三类是差动滑轮。(设本文述及的滑轮组均处于平衡状态)。前两类滑轮组各有通用解法和特殊解法。“通用解法”具有广泛性,用其解题较为稳妥;“特殊解法”有时具有局限性,用其解题较为快速。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0年10期刊登了林建真老师的《简易判断液面升降法》一文,笔者读后认为该方法确实简单易懂,但有两点不足:(1)没有明确指出该方法的适用条件;(2)该方法适用范围太狭窄。笔者认为类似于这类问题,只需引导学生建立两个比较新颖(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的思维方法:(1)整体法;(2)具有创新意识的——“漂浮”在水面上的冰熔化成的水仍“漂浮”在水面上。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加以分析和判断,一切有关液面升降的问题都能很容易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高湘 《物理教师》2002,23(4):25-26
某物体浮于液面 ,当发生某种变化后 ,液面高度如何变化的问题 ,是中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 ,也是学习浮力一章的难点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一般是先“定状态” ,再利用力的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求解 .本文把常见题型归类如下 .第 1类问题 :物体B(不溶于水的固体 )置于物体A上 (或A内 )并漂浮于某液面 (如图 1所示 ) ,当物体B被投入液体中 ,液面如何变化 ?图 1分析 :投入前两者漂浮 ,F浮 =GA+GB.V排 =GA+GBρ液 g =GAρ液 g+GBρ液 g,投入后V排′ =V排A+V排B.物体B投入水中后 ,物体A漂浮 ,F浮A=GA.则V排…  相似文献   

5.
讨论液面升降问题时,常用的办法是先考虑V排的变化,再从V排的变化,判定液面的升降.其实,如果把液体和液体中的物体作为整体对待,即用整体法讨论液面的升降,有时显得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6.
“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浮力问题作一简单的归纳,探讨其一般思路与解法,希望能起到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技巧的作用.一、漂浮问题.即物体有一部分露在液面上的问题.【解法与思路】常用平衡法求解.考虑到此时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的平衡状态,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由F浮=G即可求解(解题时要注意V排<V物).例1一正方体放到水中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当它浮在某液体中时,有7的体积浸在这液体中,试计算这种液体的密度.解物体漂浮于水中时二力平衡:物体漂浮于某液体中时二力平衡。(千克/米3)二、浸…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中涉及波面升降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浮冰问题,另一是抛载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浮力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接受.下面介绍一种整体平衡法,它思路简单,求解方便.一、浮冰问题浮冰问题是讨论浮冰或嵌有其他物体的浮冰熔化后液面的升降.这类问题常规思路是比较浮冰熔化前后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来判断液面的升降,整体平衡法则是通过比较浮冰熔化前后整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判断液面的升降,现举一例用两种方法求解孰优孰劣自见分晓.例一块浮冰内嵌有1(厘米)3的铁块,试求浮冰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解法一比较法设冰…  相似文献   

8.
h不尽相     
在浮力问题中,h有时表示物体露出液面的高度,有时表示液体的深度,有时还表示液面升降的高度,可谓变化多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足分析不同状态下h变化的原因,然后进行对比,找出浮力变化量.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常出现判断液面的升降情况这一类型的问题,成为困扰学生的难点问题,其实液面的升降是有法可依、有规律可遵循的。容器中盛有液体,液体中漂浮或悬浮着物体,当浮体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时,引起液面的升降有三种可能:一是使液面上升;二是使液面保  相似文献   

10.
液面升降题是浮力问题中灵活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浮力知识,通过比较变化前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得出结论,有两类题目:一是冰熔化成水后水面的变化;二是船上载体被放入水中后水面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漂浮与悬浮     
“漂浮”与“悬浮”时物体所受浮力都相等,均等于物重.即漂浮=F悬浮=G.且都遵守阿基米德原理、一些同学常把这两个不同的物理现象混为一谈.其实,漂浮与悬浮是不能等同的,它们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排开液体的体积”一物体的体积V;。;等于其处于悬浮状态时体积*。;,,大于其处于漂浮状态时浸人液体中的那部分体积,即Vth=I,gn>Vniff.2.所处的位置关系漂浮时,物体总有一部分露在液面上,即物体的上表面总高于液面(有部分处于空气中);而悬浮时,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可停留在液体任何位置,即上表面最高只可能平行于液面…  相似文献   

12.
液面的升降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V排增大,液面上升;V排减小,液面下降;V排不变,液面高度不变.所以,液面的升降问题可以转化为V排的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习《浮力》一章后,常会讨论“浮冰”问题,并由此引出一串相关问题,这类问题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经分析研究认为用浮力变化法可以快速判断液面的升降,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易教珍 《教师》2010,(15):81-82
直线运动中的“追及”与“相遇”是研究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时常常会涉及的两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或两物体速度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陆天明 《物理教学》2022,(11):74-76
求物体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类常见问题,有一些针对此类问题的通用解法,需要熟练掌握。采用不同解题方法并对这些解法进行比较和评价的“一题多解”,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从而有效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运用整体法 研究物体漂浮液面升降问题时常把几个不同物体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整体受力讨论得出问题正确结论,此法好简捷,又容易掌握规律性,他不仅适用解决浮力有关问题也是物理学解题中常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物体的浮沉情况,常用“漂浮”、“上浮”、“悬浮”和“下沉”来描述.用运动和力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词的物理意义.漂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保持静止.上浮是一运动过程.如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放开,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木块就要沿着较大的那一个力(浮力)的方向运动.木块露出水面以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露出水面以后,浮力随着木块的上升而减小.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悬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  相似文献   

18.
逆向过程处理(逆向思维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把物体的加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减速运动,物体的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加速运动的处理,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特别是末速度为零的情况,若用常规解法,未知量多.列出的方程多,解的过程繁琐,此时,巧用逆向转换法,可将问题巧妙转化为熟悉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各量的比例关系,使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浮力计算问题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是中考试题的一个热点.它涉及到的知识有:分析物体受力、密度、重力质量的关系、阿基米石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导.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找出这些力的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或方程组,即可求解.下面结合中考题分三种类型进行说明.一、漂浮型这种类型的问题是指被研究的物体自由浮在液面上(即物体有一部分露出液面).解题的关键是应用漂浮条件*浮一G物.例1(山西省)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且有个体积露出水面,将食盐放人水中全部溶解后,物体仍浮在液面上,且露出液面的体…  相似文献   

20.
“状态待定”是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处的状态未知,有待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此类问题的研究对象一般是自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无悬线拉力等外力作用),解法是: 先将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