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小刚电影在中国众多电影中独具风貌,其中鲜明的语言特色和极具喜剧表演天赋的演员是他赖以取得票房成功的两大法宝,也是名扬四海的“冯氏贺岁片”魅力之所在。“冯氏贺岁片”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仅探讨语言在冯小刚贺岁档电影中的效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朝长乐信都冯氏为北燕王室后裔,其祖冯跋建立北燕王朝。文成文明皇后和冯熙一代,冯氏家族成为北魏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北燕、北魏、北齐时期,冯氏家族中先后出现过五位宰相,在政权的更替中一直处于权力的中心位置,对北朝的政治影响深远。将近来出土的冯氏家族墓志和史书文献记载相对照,呈现出北朝冯氏家族的谱系,从而体现冯氏家族作为重要的外戚家族对北朝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氏贺岁片的成功,一方面表现在他善于运用市场化策略对影片进行商业包装,即通过平民化的叙述视点,温情地书写小人物的故事;通过对观众深层欲望的挖掘、独特的京味幽默营造的喜剧氛围和明星策略的实施,有效地将观众的参与机制调动了起来。另一方面表现在他采取了本土化的商业策略,创作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模式。此外,冯氏贺岁片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电影运作机制,而以制、放、发一体化的运作策略探索出中国电影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诞生于山东临朐的冯氏文学世家,岿然崛起,彬彬然成一时之盛。世家的发轫者冯裕,与其四子惟健、惟重、惟敏、惟讷俱以诗闻名海岱。至裕曾孙冯琦,始刊印五人诗集。合称《冯氏五先生集》,亦称《冯氏五大夫集》。  相似文献   

5.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太子元恂出逃被废,皇次子元恪取而代之.夺嫡事件与元恂顽固守旧并无直接关联,后官冯氏才是始作俑者.冯氏试图延续“子贵母死”的传统,控制储君,操纵朝政,这就与孝文帝的皇权主义发生矛盾.于是,冯氏编织罗网,捏造事实,迫害元恂,终酿成历史冤案.夺嫡之争归根结底是北魏皇权与后权的矛盾,对洛阳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小刚系列贺岁片以其独具特色的“冯氏幽默”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奠定了他不可动摇的导演地位。从会话含义的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幽默信息就是会话含义,幽默的产生源于对格赖斯合作原则中次准则的违反,理解幽默的过程就是语用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的山东临朐,冯氏一族人才辈出,不仅在政治上多有成绩,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冯氏一族的主要事迹作了介绍,以图对这种家族文化现象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喜剧电影赚取了中国观众太多的笑声和关注,《甲方乙方》、《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博得了广大电影观众的青睐和好评。强大的文化驱动力,促成了冯氏喜剧如此火爆。本文从创作语境、冯小刚与王朔、冯小刚与刘震云等三个方面,对冯小刚喜剧电影创作的文化驱动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与胡灵太后对北魏社会的兴起、衰亡有很大的影响。从她们的出身、入宫及干政的经过等诸多细节的对比阐述来说明冯氏、胡氏干政情况之异同,对于北魏社会的影响不仅与她们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也与二人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绚丽缤纷的中国古代俗文学园地中,明末冯梦龙(1574—1646)编著的书,更显丰富多采,全面地涉及各种体裁领域。现已有对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小说的较多的研究,在日本,由于冯氏“三言”对短篇小说的影响,他也长期被汉学家们重视。因此,我无意述说那些对冯氏...  相似文献   

11.
阿Q老爸     
此文是写给我那远在他乡工作的父亲。冯氏族人,是中国典型的肩负照顾妻儿和孝敬老人重担的中年男人。谨以此文祝他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宁氏家族与冯氏家族都是岭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地方势力,两个家族辖地毗邻,都位于环北部湾地区。宁氏家族世袭钦州,冯氏家族世袭高州。从史籍记载看,两家的关系非常好,并有宁冯联姻的关系。宁冯家族的先祖都是因北方战乱而南下岭南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岭南土著俚僚民族团结和睦,促进了社会稳定,对北部湾地区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导演最新推出的一部贺岁电影,影片融合了众多笑点,关注时下热点、人生态度和逢场作戏的,特别是那些轻松而诙谐的人物对白,蕴涵着一种独特的冯氏幽默。文章以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以电影《非诚勿扰》中人物的对白为实例,重点分析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分析表明,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恰当故意违反,说话者可以更成功地制造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6,(4):72-77
冯玉祥之死所引发的舆论关注在民国末年罕见,从中折射出新旧制度交替之间的复杂社会环境。舆论主要关注冯玉祥的死难之谜以及对他的评价。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国共双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国民党政府对冯的逝世总体上态度冷漠,但也不乏讽刺和攻击。而中共方面表示哀悼,所主办的报刊也为冯玉祥辩护,塑造冯氏正面的形象。抛开政治观点之争,社会舆论总体上肯定了冯氏的历史地位,也对于其突然逝世表示了同情与惋惜。  相似文献   

15.
冯小刚导演拍摄的贺岁片在中国电影界具有标志性的地位。其幽默的语言,小品式情节的展现,以及对生活隐喻性的暗示是冯氏贺岁片得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卖座的主要原因。《天下无贼》是冯小刚导演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贺岁片之后的又一力作。影片延续着冯氏贺岁片的特质,但同时也添加了导演对生活更深层次的人文关照,狼与羊是对影片中小偷和被偷者的代名词,也是对生活中善与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界对冯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工作,更多的是从政治学层面加以肯定或否定。事实上,冯氏的译介工作固然有一定的政治学意义,但其学术意义是主要的。肯定者(左翼文坛以及后来的主流意识形态)称赞他此举是如何做了“偷运军火给奴隶”的伟大工作.如何自觉为普罗文学运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作贡献,这显然是一种事后“追封”行为。否定者(右翼文坛以及“自由人”、“第三种人”等)判定他是“穿制服”的文艺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幌子“横暴”左翼文坛。各方似乎都过分强化与渲染冯氏译介工作的政治意义,而有意遮蔽此举所蕴涵的学术意义。文章力图拂去意识形态的迷雾,凸显其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玩就要玩流行!现在的"春晚"基本是一茬不如一茬了,成了几个导演和一些娱乐明星自娱自乐的"私人聚会"。还好,没了"春晚"多了"贺岁片"。"贺岁片"这一说法由香港传入内地的,热闹好看是最重要的标准。内地贺岁片的领军人物非冯小刚莫属,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氏幽默"就成了春节里很多人的等待。那些来自冯氏电影的经典对白,也总是会成为一年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在明末天启年间陆续刊行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话本短篇小说的总集,其中冯氏搜集了许多所谓朱元‘旧本’,也编入了大量的明人‘拟作’,所以‘三言’中的作品在时间上是跨宋、元、明三代的。然而由于冯氏在编纂‘三言’的时候,对收在其中的所有作品都作了整理和统一的加工,有的还作了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冯桂芬著述之中所涉及的改革思想为基础,分析他改革官吏制度的主张。本文主要讨论冯氏关于政府机构设置、行政运作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20.
明墓出土朱书上衣,记载了王鉴正妻冯氏被妾胡氏欺凌致死的遭遇,抒发了王鉴痛惜夫人的激情和仇恨胡氏的愤慨,抨击了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和中庸传统给弱女造成的危害,呼吁法律解救孤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